世界尋幽七、西班牙環遊探索
在台灣淡水河口,有一座方形紅牆城堡,當地人叫它紅毛城,因為是西班牙人佔領期間所興建,每當經過城堡附近,就不免會想到西班牙。
西班牙位居西南歐的伊比利半島,是歐洲第四大國,政治制度採取君主立憲制,由於早期是腓尼基與羅馬交鋒的戰場,又歷經基督教和回教征伐影響,可以說揉合了多種文化,創造出獨特的藝能風格。九十四年七月,曾與朋友相約,到西班牙環遊探索,十七日出發,二十九日返回,收穫相當豐碩。
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,為其首屈一指的大城,市區高樓大廈林立,到達當天,便先後參觀遊覽了美術館、皇宮、太陽門,和幾處繁華廣場。
普拉多美術館位於市區東邊,緊臨普拉多大道,建築外型高雅,收藏內容豐富,單以畫作而言,就有八千多件,分別陳列於六十多個展覽室,其中西班牙人作品,高達半數以上,從新古典主義到浪漫派,自然主義到印象派,應有盡有,且不少為畢卡索的珍品。
西班牙皇宮在市區西邊,計有兩千多個宮室,許多大的慶典活動,都在宮庭舉行,拾階而上,第一個房間寶座廳,模仿凡爾賽宮鏡廳建造,第二個房間黃金屋,墻壁金光閃閃,第三個房間懸掛了四幅哥雅繪畫,宮西側為摩爾花園,再向前通達哥雅神殿,宮後係巴尼花園,綠樹成蔭,風光秀麗。
太陽門是市區中心點,老早為馬德里的大門,因最先受到陽光照射,而被改叫太陽門,有十條道路逞放射狀態,廣場前的那座熊雕像,即係市徽圖案。
在馬德里闢建的廣場很多,像太陽門西南的主廣場,皇宮之北的西班牙場,中央郵局附近希貝雷斯廣場,有的塑造雕像,有的建立巨塔,有的興修噴泉,各具不同景觀。
之後三天,搭乘觀光巴士,環遊了埃斯柯里亞、塞哥維亞、阿維拉、薩拉曼卡、托雷多等幾個重要城市。
埃斯柯里亞,是馬德里近郊一個小鎮,因係王宮所在地而出名,王宮依山興建,以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式樣為範本,外觀宏偉,布局完整,王宮的西南方,尚有腓力二世的一具寶座,據說當年他就是坐著那把椅子指揮建築工程。
塞哥維亞在埃斯柯里亞北邊,有座華麗的堡壘,孤懸城北,原本是個要塞,屢經擴建整修,深深具有了迪士尼白雪公主童話舞台般飄逸的氣質,城堡大廳裏擺設了不少古老的傢俱、甲冑及武器,頗富歷史意義。
傍晚轉往仍被十二世紀城墻所圍繞的阿維拉,有不少古裝騎馬打仗的電影,都是借此作為拍攝場景,緩緩的草坡,壯麗的城墻,要算是西班牙當前保持最完整的一個城垣,入夜時但見一片燈火,晶瑩輝煌。
由塞哥維亞、阿維拉再向西,到達薩拉曼卡,此城人文薈萃古意盎然,是一座道道地地的大學城,薩拉曼卡大學,在中古時代就是歐洲學術思想的重鎮,像哥倫布曾提出新大陸探險計畫,又如撰寫唐吉訶德傳的大文豪塞萬提斯,也在薩大上過課,一直到今天,仍舊是西班牙的頂尖學府,保持了優良傳統校風。
薩拉曼卡市中心為馬幼廣場,北側是市政府,向南走依序為貝殼之家、薩拉曼卡大學、新舊大教堂,與橫跨托爾梅斯河上的羅馬橋。貝殼之家,原係王室宅邸,整棟房屋墻壁,貼滿扇形貝殼裝飾,閃閃發光,所以被稱貝殼之家。
在薩拉曼卡大學,許多古老的建築物上,都用赭紅色拉丁字體,標示了它的名稱,圖書館裏,還擺放了一座巨大的地球儀,或許與哥倫布有關。
許多人都說,要瞭解西班牙歷史全貌,絕對不能錯過托雷多,它位於馬德里南方,受太加斯河環繞,雄峙山丘之上,當觀光巴士快要到達托雷多時,隔著太加斯河向城區望去,古墻、古堡、古橋,氣勢果然不凡,車子通過聖馬丁橋,由北門進入市區,穿越大街小巷,彷如置身時空交錯的超級博物館中。
就以位於市中心的大教堂來說,最早是由西哥德人興修,後來摩爾人侵入,把它改建為阿拉伯清真寺,之後天主教徒將阿拉伯人趕走,拆寺重修,成為天主大教堂,盡管名稱屢有變換,其內部卻殘留有各個時期的遺跡。
在市區西南方聖多馬教堂,擁有六角型高塔,展示了葛雷柯的畫作,東北方聖十字美術館,更收藏了利貝拉等的名畫和美術雕刻,都是稀世珍品,聖多馬教堂對面的葛雷柯之屋,係葛雷柯舊居,入內參觀,瞭解了他的實際生活情形。
遊罷馬德里及中、西部幾個重要城市,隨即轉往南部安達魯西亞,途經拉曼查地區,看見山坡上有十多座風車,一字排列,格外醒目,讓唐吉訶德的故事,頓時顯現於腦海,唐吉訶德傳是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斯提名著,曾描述唐吉訶德把風車當成巨人,羊群當成軍隊,為了理想而奮戰不曲,團友們也因此慕名下車,走訪了所謂唐吉訶德的故鄉,然後穿越一望無際的橄欖樹園,直奔哥多華。
哥多華是伊斯蘭文化在歐洲大地上創造出的一座名城,中世紀伍麥葉王朝時代擁有百萬居民,極為繁榮風光,其重要觀光景點以大清真寺為主,當漫步市區走到大清真寺,便可以感受到這個城鎮發展的歷程。
大清真寺建築設計奇巧,有紅白分明的拱門,和十一個迴廊組成的長廳,都雕鏤着纖細的壁花,堪稱精美絕倫,至於猶太人街是條窄巷,各家窗台都懸掛了花卉盆景,因而被名為花巷,不過各家房舍的墻壁、煙囪和籬笆,卻刷得一片粉白,所以又叫白壁之家了。與大清真寺相對的是王宮城堡,堡內庭園美侖美奐,還有一座高聳的巨塔,哥多華雖然早已由基督教徒從回教徒手中奪回,但是依然保有回教和猶太教的傳統。
哥多華、格蘭納達、龍達、塞維亞,是安達魯西亞的四個重要城市,地理位置正好處於北東西南四方,狀如菱形,是往後三天遊覽的重點。
格蘭納達在哥多華東南,從車窗外望,沿途橄欖樹排列齊整,田野尚有黃色向日葵襯托,宛如置身童話世界,市區之北為阿爾拜辛,原是一個要塞,山丘上的道路,設計得猶如迷宮,市內城堡和教堂,處處留有阿拉伯文化遺風。
由格蘭納緩緩走向西南,中途經過幾個村鎮,駛抵龍達,龍達是西班牙較南邊的一個城市,地理形勢險要,市區內也有新舊之分,新舊之間隔着一條深谷,由新橋連貫,主要觀光景點則集中在舊市區,羊腸小徑旁儘是白壁人家。
到達龍達,首先參觀了具有安達魯西亞風格的白壁鬥牛場,場內設置有紀念鬥牛英雄人物羅海洛祖孫三代之博物館,展示了他們穿過的鬥牛服裝、照片和紀念物品,觀賞台上下兩層,是西班牙最古老的一座鬥牛場。
塞維亞位居龍達的西北方,是安達魯西亞的省會,歷史輝煌,風景柔美,不少文人墨客,曾為之傾倒,像大文豪海明威便客居多年,久久不願離去,塞維亞的繁華地帶在天主大教堂附近,大教堂佔地廣闊,氣勢宏偉,內部及外觀,精雕細琢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則是哥倫布陵墓,偉大的探險家經歷一生驚濤海浪,遺囑要安葬於心愛的城市塞維亞,讓大教堂得到了極高榮譽,大教堂旁邊,另有一處回教風信塔,塔高一百多公尺,沿着斜坡盤旋而上,塔頂裝設重達千公斤的銅製風向儀,還有二十八具時鐘,以優美的音韻,向市民報時。
教堂之東的聖十字區,原是猶太人聚居的地方,仍保留着許多古老的房屋,幾條巷弄彎彎曲曲,相互交錯,頗具風情,不遠處的廣場上,幾位年輕人彈着吉他,跳佛朗明哥舞,團友們隨即坐在咖啡座前,看了場熱情表演,當晚便搭上快速火車,直駛東北部巴塞隆納。
巴塞隆納瀕臨地中海,早在兩千多年前羅馬時代,就是歐洲伊比利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,同時因為巴賽隆納出了畢卡索、米羅、利達,高第等藝術大師和建築怪傑,所以走在市區,就彷如進入美術館裏,到處觀賞不盡。
一夜憩睡,矇矓中到達巴塞隆納,為了爭取時間,連忙轉換巴士,趕往利達的故鄉費蓋拉斯,它是靠近法國的一個小鎮,主要目的在參觀鬼才利達美術館,館址係由一座舊劇場改建而成,展示了利達的不少繪畫及雕刻作品,其超現實的技藝,新潮大膽,確實令人佩服。
下午再行返回巴塞隆納,遊覽了極富盛名的聖家堂,聖家堂係由高第建築設計,奇妙獨特,單就八座高聳的巨塔,以及誕生門前描述基督生平的雕刻來說,便讓人有仰之彌高,望之彌深的感覺。
在巴塞隆納第二天,大家從港口哥倫布紀念塔,漫步悠遊,參觀了大教堂、中世紀紀念碑、畢卡索美術館和哥德區,其中以那條蒙特卡達街,最為古老,石板路旁留有許多富豪及伯爵宅第,尤其是在畢卡索美術館裏,觀賞了他的繪畫與素描,並有十五、六歲時創作,見識到偉大藝術家不同時期風格的轉變。
當穿過加泰隆尼廣場,遠眺到巴特羅宮與米拉宮,兩處都是私人宅第,也由高第設計建造,巴特羅外墻用玻璃馬賽克鑲嵌,米力拉係以石頭堆砌,看來都很奇特耀眼,附近奎爾公園內,還建了高第博物館。
最後一天,是賦歸的日子,仍利用上午有限時間,翻過孟特惠克山丘,走訪了西班牙民俗村、奧林匹克世運會場和米羅美術館,館中收藏米羅三百多幅油畫與雕刻,他的的畫風自由奔放,色彩鮮艷,並充滿童趣。
午後,在機場與西班牙揮別,依循原路,於二十九日傍晚,飛返台灣。整體說來,此行到西班牙環遊,是從中部馬德里開始,然後由西向南,再轉道東北,其地理與觀光資源,中西部古堡古城較多,北部係綠色海岸,南部風情萬種,東部為藝術之鄉,素有太陽之國稱謂的西班牙,終年到處陽光普照,其人民的熱情,也是難以忘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