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尋幽二、法瑞義逍遙遊
漫步澳大利亞雙星,已經兩年多了,八十八年六月,又作了法瑞義及卡不里島逍遙遊,全部旅程時間十二天,十五日搭機啟程,十六日從巴黎開始,經瑞士到義大利,在各國風光明媚具有歷史價值的城市,重點觀光遊覽。
在法都巴黎,首先參觀了羅浮宮,羅浮宮是法國之舊王宮,現在為國家美術館,以壯麗的建築和珍貴的藝術典藏,聞名於世,館內有一百四十多間展覽室,和長達十三公里的畫廊,於其中看到了達文西的蒙娜麗莎,米勒的拾穗與晚禱等名畫,還有馬內、雷諾亞、梵谷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。
接著遊覽的是聖母院、凱旋門、香色里榭大道和艾菲爾鐵塔。艾菲爾鐵塔是
巴黎的標誌,塔高九四八公尺,有電梯上下,還設置了商店和郵局,登臨塔頂,俯瞰了全巴黎市景;凱旋門位於香色里榭大道中央,全用白色大理石雕砌,是拿破崙為了誇耀其南爭北戰勝利而建造,羅浮宮門口也有一座小凱旋門,二者形體極為相似;香色里榭大道花木扶疏,兩旁有不少露天咖啡座,聖母院是一棟哥德式藝術建築,設計雕塑均極典雅,不少人在內參拜。
傍晚大家乘坐汽艇,於塞納河暢遊,那財政大樓、法院大廈、聖母院公園以及艾菲爾鐵塔,又再度展現於眼前,而從另一角度,欣賞了巴黎風光。
第三天由巴黎前往第戎,上午尚參觀了距離巴黎不遠的楓丹白露宮,當年許多法王后妃,在宮內住宿,居室大小陳設不同,或與其身分及受寵程度有關,叱吒一時的拿破崙曾駐節於此,尚陳列了他使用過的一些寢俱,就現代眼光看來,那臥室和會議室都顯得光線不足,不過窗外面對廣場,走幾步就可站立馬蹄形陽台,接受群眾歡呼,在宮室的後方,有一個寬暢的御花園,右側是一潭湖水,湖中有不少紅蓮,形影倒映,越發顯得楓丹白露宮的美麗。
午後轉往波帕小鎮,參觀了一家酒廠釀製葡萄酒的過程,廠區不大,在產銷室裏,堆滿了所生產的各類名酒,請大家品嚐,飲來倒是芳香可口,大家詢價購買,我則買了個品酒銀質小杯,作為紀念。
進入瑞士該是第四天了,瑞士地勢較高,以湖光山色取勝,被譽為世界屋頂花園,我們由巴塞爾進入,是個工業城市,許多道路橋樑正在整修,尚顯示不出它的特色,經再向南行,漸見遠處山巒起伏,田野一片翠綠,青青的山,白白的雲,夾襯著山腰裏幢幢紅黃相間的樓閣,其不正似夢幻中的童話世界。
抵達琉森,先到獅身公園,觀看石壁上的獅身像,瑞獅伏臥石崖憩睡,據說它是瑞士的吉祥象徵。繼而暢遊了琉森湖風光,湖上有一座古老的長廊木橋,廊簷下刻繪著數十幅圖畫,出長廊是湖濱碼頭,搭上遊艇,繞行湖面一週,湖水清澈,碧波盪漾,遠處漂浮幾葉扯滿風帆的小舟,景色更加宜人。
當晚住宿鐵力士山腳下的英格堡,第二天一早趕往登山口,搭乘首班纜車上山,依循山勢,變換了六人座、廂型、圓椎旋轉型三種纜車,越過冰河奔馳山頂,頂點站外,冰雪遍地,極目遠眺,群峰崢嶸,氣勢浩瀚,蔚為奇觀,已經五十多年沒有看到這麼大的雪了,面對塏塏白雪,不禁仰天長嘯,渾然忘我。
遊罷雪山,下一個目的地為米蘭,米蘭在義大利是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,靠近阿爾俾斯山蔍,在米蘭選擇了兩最,作為參觀重點,第一最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多摩大教堂,教堂外部以厚重的墻壁和圓拱作結構主體,內部則把尖拱、飛扶壁、穹窿、花窗重新組合,設計極為輕巧精緻,整個墻壁都裝有彩色玻璃窗,空間更加明亮流暢,聖像前燭光冉冉,至感莊嚴肅穆;第二最是歐洲最大的拉斯拉歌劇院,從廣闊的舞台,到層層的觀眾包廂,看來都氣派非凡,我們在劇院一角貯立,閉目遐思,似已看到蝴蝶夫人,並與杜蘭多公主神會了。
傍晚趕到亞德里亞海灣的水都威尼斯,威尼斯是由一百二十多個小島聚合而成的都市,島與島之間的交通工具全靠船舶,二十日起床,天氣有點陰沉,到達碼頭更是風雨交加,不過時運還算不錯,當搭船參觀另個小島一家玻璃工廠時,雨勢漸小,再轉往聖馬可廣場,竟然雨過天青。
在那家玻璃工廠,看到老師傅以杵棒攪拌著熔漿,吹拉各式器皿,技藝之嫻熟精湛,令人歎為觀止,據說影星楊惠姍夫婦,曾在島上見習,回國後在淡水創辦了玻璃工作坊。
聖馬可廣場,位於聖馬可教堂與督紀王宮之間,再右又有一個小廣場,地面全用青石舖成,遊客最多,成群的鴿子,在廣場前爭食,有時會飛上遊客肩膀,形成一個有趣的畫面,堤外與廣場遙對的聖喬治小島,綠草如茵中興建了一棟潔白的聖殿,要算是水都最美麗的地方。
告別威尼斯水都,順道造訪了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,維洛那小鎮是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城市,羅密歐與茱麗葉兩家,相距不遠,羅密歐家外墻上僅掛了一塊名牌,茱麗葉家則有兩進院落,樓窗下有一尊她的塑像,遊客們常會相與攝影留念,看來在莎士比亞筆觸描述之下,人們對茱麗葉的同情喜愛,遠超過羅密歐,市中心另有一座露天劇場,外形很像羅馬鬥獸場,正在動用塔式吊車,於舞台前搭建布景,不知所要演出的,是否與羅密歐及茱麗業有關。
晚間住於翡冷翠近郊,為了行車方便,次日上午先到比薩,觀賞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斜塔,塔高八層,每層都有許多細的石柱,遠遠望去,好像為塔鑲了美麗花邊似的,此塔原為比薩教堂興建的鐘樓,因為地基不穩,逐漸傾斜,俗話說邪不勝正,此斜固非彼邪,不過此塔確係因斜而出了名。
下午則在翡冷翠,分別參觀聖百花大教堂、天堂之門、統治廣場、米開朗基羅廣場等名勝,聖百花大教堂是主教座堂,聳立在教堂之上的是八角大穹頂,頂端為燈籠形天窗,內部用巨大的石柱分成三個通廊,墻壁上彩繪了世紀末審判等壁畫;天堂之門在聖洗堂,門上以金黃色浮雕,描繪了十則聖經故事;統治廣場前有古宮、噴泉和涼廊,也塑製了多座具有紀念意義的雕像,現在為市政府所在地;米開朗基羅廣場,在市區最高處,於廣場可以俯瞰翡冷翠全景,廣場中心和古宮前,各矗立著一尊由米開朗基羅所作的大衛複製雕像。
二十二日的旅遊重點是龐貝古城,龐貝離維蘇威火山很近,不幸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,將龐貝小城埋藏於灰燼,千年後一位農夫整理葡萄園,發現一些蛛絲馬跡,再經政府有計畫的挖掘,才使小城重現,循著路標,走了幾條街道,石板路上尚有車輪痕跡,幾戶富有人家住宅華麗,於斷垣殘壁中,看到他們使用的爐具、碗盤、澡盆、大理石桌椅和壁畫,都具有考古價值,門口陳列室裏有幾具孕婦及兒童化石,可以想像當時受難者以老弱婦孺較多,不過尚有一具哨兵化石,狀似在從容的執行任務,其勇敢的服務精神,實在就令人敬佩。
由龐貝沿著太陽大道再向南行,到達音樂之鄉蘇連多,因為時間尚早,大家相約到海邊沙灘戲水,我於岸旁沙石之中,撿回一粒墨綠紋石,該算是此行意外收獲,晚間住宿於旅館最高層,靜靜的午夜,聽到了遠處澎湃的濤聲。
預定的旅遊行程已經渡過四分之三,接著要離開城市,走向原野,前往頗富盛名的蜜月勝地卡布里島,早晨由蘇連多出發,經過蜿蜒曲折的山路到達帕索,於海濱搭上海輪,直馳提列尼安海域,卡布里面積不大,卻保持了山勢起伏,俊逸嬌嬈的風貌,尤其是外海的山腳下有幾處洞穴,隨著季節轉替變化多姿,我們所要探索的,則是其中最迷人的藍洞,靠近洞口時,換坐搖櫓小舟,每舟六人,伏身拉繩才能進入,初入洞中白霧茫茫,搖櫓手環繞,光線由洞口反射,又顯現出一片綻藍,海水與洞穴相映成輝,無異是個如夢似幻的仙境。
出得洞來,仍搭原艇返回,之後再乘坐島上專用小巴士上山,山頂公園,尚有單座吊纜,載遊客遠眺,但見島外有幾壘大岩石,突出海面,猶如一座雅致的盆景,再向外望,就是個海連天、天連海的世界,整天的戶外活動,由車而艇,由艇而舟,由舟而纜,大型的、中型的、小型的,大家都玩得非常愉快。
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西岸的中部,是義大利的首都和第一大城,也是這次旅遊壓軸一站。在羅馬首先參觀的是鬥獸場與古市集廢墟,鬥獸場是一座可以容納六萬人的圓形建築,採四層結構,下三層分別有八十個圓拱,第四層以小窗和壁柱裝飾,最下層中央是關鎖野獸的地方,雖然場內外現已坍塌殘破不全,仍然能看出當年建築的雄偉;古市集廢墟距鬥獸場不遠,是古羅馬居民的活動中心,於今僅留下一些石柱、石階、石灶等遺跡,供人鑑賞。
隨後遊覽了萬神殿、君士坦丁凱旋門和許願泉,萬神殿又稱巴特農神廟,為古羅馬供奉各類神明的地方,正門前廊採用十六根哥林多式石柱,該算一棟保持較為完整的古羅馬建築;君士坦丁凱旋門,係為了君士坦丁大帝戰勝暴君馬森其而興建,有三個拱門,鑲了雅典的浮雕;許願泉以海神站立於貝殼上的雕像為背景,左右有兩匹海馬拉著貝殼,一匹馴良,一匹野蠻,代表人性之可善可惡,雕塑精緻,神態逼真,我們在許願泉,默默的許下了永保健康快樂的心願。
遊羅馬不能不到梵諦岡,梵諦岡在台伯河西岸,由教皇統治,是天主教發號施令之所在,係一個城中之國,梵諦岡的主要建築物是聖彼得大教堂,內部塑有歷屆教宗的雕像或紀念碑石,大殿之穹頂為米開朗基羅的得意傑作,右側梵諦岡宮,是教宗居住和教會辦公的地方,正前方的聖彼得廣場,由兩排半圓形的柱廊環抱,二百八十四根石柱,分成四行,看來十分壯觀。
廿五日由羅馬搭機返台,十二天來,參訪了法、瑞、義三個國家,加梵諦岡該算四國,雖在炎炎夏日,卻一直保持著愉悅的心情,該說是一次令人難忘的逍遙快樂之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