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尋幽十、埃及尼羅河的古文明

    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,北鄰地中海,東瀕紅海,西連利比亞,南接蘇丹,尼羅河貫穿南北,又因它擁有蘇伊士海灣及西奈半島,可以說是橫跨亞、非兩洲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歷史極為悠久之一個古老的國家。

於九十九年春節之後,有機會到埃及作了知性之旅,見識到一個古老國度宏偉的金字塔、神殿、巨像、木乃伊、墓畫、象形文字,還有被稱為大地之母尼羅河所印孕育出的古老文明歷史。

我們是三月四日,農曆正月十九出發,因為台灣尚無直飛埃及航班,係搭乘韓航,經仁川飛轉,雖然北向多飛了兩個小時,可是當天晚上便抵達埃及開羅,途經新疆上空,矇矓中似晤及天山頂峰奇景。

開羅是埃及的首都,也是非州第一大城,其名字乃阿拉伯文勝利的意思,在天方夜譚故事中,其開頭與結尾,都和開羅有關,描寫開羅的土地是黃金,開羅的女郎是天使,空氣中到處瀰漫著迷人氣息,市區內有數不完的古蹟。

第二天上午,首先參訪了古城堡區的穆罕默德清真寺及博物館,古城堡為薩拉丁將軍當年對抗十字軍東征所興建,乃一軍事要塞,佔地極為廣闊,穆罕默德清真寺內部有華麗的祈禱室,外部使用雪花石建材,可媲美伊斯坦堡的藍色清真寺,為現代化開羅一大標誌,更是埃及文化另一表徵。

埃及博物館分上下兩層,收藏品已超過二十萬件,法國考古學家馬斯佩羅貢獻很大,展品皆按照年代順序編號排列。一樓中央大廳,擺放不少石棺,前方有一座花崗石小金字塔,四周為法老王雕像,其中以卡菲王坐像和拉荷泰普三世夫婦像,栩栩如生。登上二樓,看到鎮館之寶圖坦卡門王黃金面罩,具有相當高的歷史文化價值,另有繪畫、紙莎草、金飾、彩色小箱等珍品,以及木乃伊室許多長眠的法老王遺體,不免有一種交錯於埃及古老時光隧道之感覺。

離開博物館,下午搭機轉往紅海之濱的渡假勝地胡爾加達。紅海海岸從蘇伊士開始,呈東南走向,胡爾加達該算中點,原本是個小漁村,於今已發展成為頗受歡迎的觀光景點,到處是金黃色沙灘,沿著沙灘漫步,東望西奈半島,有人尚駕坐小艇,海上遨遊,享受了另一種埃及風情。

又就地形來看,許多人把埃及比喻是一朵盛開的蓮花,開羅以北之尼羅河三角洲猶如花瓣,開羅以南的尼羅河道很像翠綠花柄,因而到埃及旅遊,絕不可錯過尼羅河上遊船機會。早年可以從開羅一直遊到阿布辛貝,但北邊的河景變化不大,南邊又修築了高壩,現在遊程,多以路克索到亞斯文為主。

離開胡爾加達,跟隨沙漠車隊,通過金黃沙漠區,前往路克索,沙漠似海,綠洲如島,到達路克索,住入五星級遊輪,展開了尼羅河巡航之旅。

路克索古稱底比斯,是埃及中王國時期首都,由於尼羅河穿過,把底比斯分成兩部份,河東是現今路克索市區,河西是帝王谷陵區,所保持的神廟、陵殿、圖像,都可以說是埃及最輝煌的歷史見證。我們於東西兩岸,先後參訪了卡納克及路克索神殿、帝王谷、哈兹女王祭殿、曼儂巨像等名勝。

卡納克神殿,在古代埃及被稱為最受敬仰的地方,亦是一棟極具氣勢的大神殿,建築構造複雜,共有十座塔門,包括中庭、多柱式大廳和聖湖,範圍廣大,敬奉的是底比斯三神,阿曼、穆特及孔斯,尤其阿曼神殿區最為壯觀,正門前羅列成排的公羊雕像,十分有趣,殿內那些石柱林,陰影重重,最後看到的是方尖碑,碑上雕有跪拜祈福圖像,可惜其中一碑已經傾圮了。

路克索神殿更靠近尼羅河,與卡納克神殿有異曲同工之妙,比如正門前的雕像,卡納克是兩排公羊,路克索則是兩排人面獅身像,拜奉的亦為係阿曼、穆特、孔斯等三神,且以阿曼為主殿,僅祇型式規模比較小些,相傳每年尼羅河漲潮時,兩殿三神會乘船相訪,亦不知其如何辯別誰為本尊或分身呢。

帝王谷是一大片埋葬歷代法老王者的聖地,他們去世後,躺臥石棺,存放谷內,等待永生降臨,谷地峭壁炎熱,最顯著地標,要算那金字塔形的歐克恩角。大部分陵墓係在東谷,已挖出的有六十多座,我們選擇代表性的參觀了三座,內部都裝置了華麗的長梯,通往一間又一間門廳或寢宮,墻壁刻繪了不少文字和圖畫,樑柱上浮雕十分生動。如從尼羅河西望帝王谷,正好是落日位置,因此就被古埃及人把它與來日連想一起。

帝后谷與帝王谷對稱,被稱美人座,再靠近之哈兹女王祭殿,則係由名建築師塞南穆特設計建造,巧妙的把神殿與大自然結合一體,從大門到聖殿,利用斜坡連成三層平台,格局高雅,氣勢磅礡,頗具現代感,二層有二十二根門柱,外部雕塑了神像,廊內墻壁繪製的動物浮雕,相當美麗。

曼儂巨像位於帝王谷出入口,高達二十多公尺,由整塊桃紅石英岩雕成,法老王端坐,雙手拱在膝上,守護著帝王谷,據說每天清晨,左邊巨像會發出奇特聲音,向右邊巨像問候,而產生共鳴。

午後返回遊輪繼續南行,當到達伊斯納管制區時,因為水位不同,觀察體會了穿過閘門的景象,接著走訪了艾德芙神殿及柯蒙波雙神殿。

艾德芙小鎮建在河谷川流的源頭,神殿位於城鎮中心,係埃及保存維護最好的一座古廟,下船後改坐馬車前往,滴滴答答穿過市區,看到那高達三十多公巨大塔門,由兩隻神鷹守衛,入口後方,是三面柱廊大庭院,右有藏經室,墻壁上刻繪著不少紀念性的文字和圖畫,圍墻下尚裝了河水測量器。

柯蒙波小鎮在艾德芙之南,位河道轉彎處,頗具戰略地位,神殿就在河邊,有兩個入口,兩個庭院,兩個柱廊,兩個廳堂,供奉的神祇,左邊是海洛斯鷹目神,右邊是索貝克鱷魚神,因而又稱雙神殿。

遊輪繼續前進,抵達亞斯文,亞斯文是埃及南部的大城,係從中非洲進入埃及的門戶,盛產象牙、黑檀木、黃金及石材,尤其是各地神殿建築用材,如方尖碑、雕像、花崗石、雪花石等,大多產於亞斯文,且為第一瀑布所在地。

由於亞斯文建了水壩,遊輪不便再往南行,停靠後第二天凌晨,就改坐宇通客車,前往阿布辛貝,參觀在埃及歷史上最具想像力的大小兩座神殿。阿布辛貝距亞斯文兩百八十公里,離蘇丹僅有四十公里,係埃及最南邊炙熱地帶,車輛行進中,觀賞了沙漠小丘日出奇景,區內房屋建築頗為整潔。

阿布辛貝大小神殿原建於努比亞河口,後來因為水患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搶移懸崖之上,面對納塞湖傲然聳立,大殿塔門前有四尊拉美西斯二世巨像,中央大廳兩旁另有八尊神雕,墻壁上刻繪歷次戰役史畫,以提振士氣,宣示國威。小神殿併列,用來紀念拉美西斯愛妻納法塔利皇后,也有精美的壁畫,均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蹟。

尼羅河水量充沛,但不時造成災害,為了訪止水患,必須興建堰壩,最初由穆罕默德阿里大力築壩,繼為英國人協助發展,完成亞斯文水壩,之後在俄國支援下又修建了高壩,曾特別登上大壩遊走,觀賞了長達六公里的川流景色。

水壩附近的基利島上,有一座菲來神殿,又稱伊西斯復合神殿,敬奉了歐西里斯、荷魯斯、伊西斯三位神祇,尤其是伊西斯為埃及最偉大的女神,掌管人們生命健康,保護幼童安全成長,原本建在菲萊島,也因水患而遷移,不過仍被稱為非萊神殿,第一塔門氣勢如虹,第二塔門通往圓柱大廳,建築及繪畫藝術充滿優雅活力,許多人都稱讚它是埃及的珍珠寶貝。

從路克索到亞斯文,先後在遊輪住了四晚,返回開羅時則改坐快速火車,要在埃及體驗一下其陸海空不同之交通公具,火車開動,黎明進入開羅,展開最後一天行程,遊覽了埃及大金字塔群與人面獅身像等景點。

吉薩金字塔群,為法老王的陵寢,古埃及對死後世界非常重視,法老王們於登基之後,便注意到要如何建造自己的陵墓,區內原有八十多座金字塔,不少已經坍塌,現留存而有名的是古夫王、卡菲王、孟考王三大金字塔,其中以古夫王金字塔最大,卡菲王金字塔最高,孟考王金字塔小而美,由塔群入口望去,卡菲王金字塔頂端的白色石灰岩,好像給它戴了白帽子,古夫王及孟考王金字塔一左一右,形成全世界的重要奇景,又塔內部有斜坡、長廊、慕室、石棺等設施,我們選擇了卡菲王金字塔,由塔口魚貫而下,既深且長,穿過幾道窄門,有些地方必須彎腰才能進入,依序一一參觀。

人面獅身像在卡菲王金字塔正前方,高二十公尺,長三十公尺,由一塊天然底岩雕刻而成,有人說它就是卡菲王的化身,為對王權及守護之象徵,許多朝聖者,都將其視作崇敬對象,面部鼻子雖然有些破損,依然深具魅力。

沙卡拉階梯金字塔,在吉薩金字塔群東南方,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字塔,擁有五千年以上歷史,為古埃及天才建築師英荷泰普構思設計,用石材取代蘆葦、磚泥而建造,分為六層,塔下有不少地道,我們由列柱大門進入,通過狂歡中庭,登上階梯沙丘,俯視周圍塔群,尚遠眺了吉薩三大金字塔。

埃及知性之旅,順利結束,十天來在埃及,由開羅到阿布辛貝南北往返,參觀了聞名世界金字塔群奇景,拜訪了多處宗教聖殿,察看了鬼斧神工的地下陵,對埃及歷史與古文明,已有進一步瞭解。

不過多日來思考,心存疑問的,則是那些由石頭建造之神殿和金字塔,每塊岩石體積之大,頓位之重,從設計開採到雕塑建築,當人類還在茹毛飲血逐水草而居的時代,他們如是何完成,不能不令人佩服。僅祝福埃及古文明繁衍綿延,永垂不朽,並希望能使極高超的先進科學技術,再加發揚廣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