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尋幽四、前進東歐尋尋覓覓

    近年來,政府正在推展與東歐各國的貿易,企業界更是躍躍欲試,渴望打開東歐市場。東歐的地位,引起了世人重視,很高興於九十一年七月,能夠前進東歐,尋尋覓覓,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。

我們於七月五日,飛往德國法蘭克福,再轉慕尼黑,六日晨由慕尼黑直趨捷克西北方的卡洛維瓦利。捷克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內陸國家,素有歐洲屋頂之稱,農業發達,礦產豐富,觀光事業更在蓬勃成長,單就溫泉療養休閒場所而言,就有六十多處,又以卡洛維瓦利的查理鹿跳溫泉設施,最負盛名。

在卡洛維瓦利,係沿著泰普拉河參觀,先後穿過兩座公園及療養所與溫泉迴廊,迴廊因鄰近磨坊而得名,由中殿、側廊和一二四根石柱所組成,柱上刻有十二幅雕圖,代表了十二個月份,迴廊旁的聖瑪利教堂,係巴洛克式建築,藍頂白牆,內部裝設兩尊聖母像,另有一座東正教堂,則專為吸引俄國人到溫泉鄉療養而興建,金黃蔥頂,具有拜占庭風格。迴廊後邊山丘上的城堡塔與摩爾人之屋,全係哥德式建築,德國大文豪歌德在其中住過,留下一些紀念物品。

由卡洛維瓦利向東南,前往布拉格,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,就其居民分布及建設發展,分為舊城區、新城區、猶太區、城堡區四部分。新城區圍繞着舊城區延伸,有許多現代化高樓大廈,但最引人入勝的還是舊城區,因為伏爾塔瓦河蜿蜒流過舊城區,猶如鑲嵌了一條藍色絲帶,河旁聳立許多風格不同的古代建築,櫛比鱗次,而使布拉格獲得歐洲建築博物館的美稱。

我們頭一天從火藥塔開始,由東向西參觀,在古老的建築物屋頂、牆壁和大門前,看到塑製不少人獸雕像,有的人面獸體,有的獸面人身,男的魁偉雄壯,女的婀娜豐盈,千姿百態,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,大教堂內部尚陳列了不少法器、拜石、披風與權仗。

查理大橋,橫跨伏爾塔瓦河之上,以十六組地樁支撐,橋面用石塊與石板砌成,橋兩端的哥德式塔堡,修建得極為對稱美觀,悠悠河水由橋下流過,橋欄上豎有三十尊歷史名人或守護神塑雕,每一尊都有個動人的故事。

次日,參訪了布拉格古堡,包括舊王宮、黃金巷、聖維塔與聖喬治教堂、巨塔、古堡畫廊、岱斯古堡,晚間宿於以啤酒聞名的百威。舊王宮就是現在的總統府,整體建築上下三層,入口處哥德式華麗大廳,金碧輝煌,屋頂獅子圖騰,乃捷克精神象徵;聖維塔大教堂,係一棟銀灰色建築,雙尖塔凌空聳立,十分巍峨壯觀,後方的聖喬治教堂,為磚紅色調,南側門塑有喬治降龍浮雕;黃金巷位於教堂東邊,非常狹窄,僅可三人併行,巷子裏開了幾家小酒館、藝品店,卻與查理大橋同列密度較高的觀光景點;畫廊靠近西班牙廳,展示了古今名畫家梵谷、畢卡索、莫內等作品,岱斯古堡仍保有濃厚的中世紀德國特色。

從百威經過捷、德、奧邊境古倫洛夫小鎮,進入奧地利,小鎮整體建築是古代皇宮與軍事要塞的綜合體,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列世界文化遺產,至於奧地利則被稱為千面之國,湖光山色聞名世界,所以在到達其首都維也納之前,先行遊覽了湖泊稱著的薩爾斯卡默古特。

薩爾斯卡默古特位於奧地利西境,風景說來變化萬千,有冰河侵蝕形成的七十六個大小湖泊,以及兩千公尺以上綿延不斷的山峰,我們曾搭乘纜車登上山頂冰洞,觀賞萬年不化的冰柱奇景,又在狀如長葫蘆,風光最為秀麗的聖沃夫岡湖中,坐船遨遊一周,然後才直趨音樂之都維也納。

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,歷史上有許多音樂大師,像莫札特、貝多芬、舒伯特、史特勞斯等,都是在維也納發跡,其實除了音樂之外,對人文藝術建築,也享譽盛名,市中心區又以聖史蒂芬大教堂最醒目,可與對街哈斯玻璃帷幕大廈,形成有趣的新舊對比,另如莫札特費加洛之屋、黑死病紀念柱、霍夫堡王宮、英雄廣場等,全為重量級名勝,環城大道周邊,則有市政廳舍、國會大廈、雙胞胎美術史和自然史博物館、市立公園等景觀。

聖史蒂芬大教堂,被暱稱為史蒂芬,挑高的塔尖,配上哥德式風格建築,從

遠處觀看,就十分引人注目,教堂內部懸掛耶穌及聖母畫像,並點燃白色蠟燭;費加洛之屋係莫札特的故居,著名歌劇費加洛婚禮,就是在此完成;黑死病紀念柱,主要醒示市民慎防過去黑死病的災害。

霍夫堡王宮,是古王朝呼風喚雨的權力中心,由十九座中庭,兩千六百個多廳房,多處御花園組成,經過歷代帝王不斷擴充,又有新、舊王宮之分,連同英雄廣場,佔地極為遼闊,在王宮中以被喻為歐洲最美麗的女人之西西皇后,亦即伊麗莎白一世住過的宮室,最為奧地利人喜愛。

市政廳與國會大廈相連,市政廳有五處尖頂,國會大廈彷如希腊神殿,自然史博物館展示了史前時代礦物、岩石、動植物標本,美術史博物館收藏有歷代名家畫作、藝術珍品,市立公園內那尊拉琴的約翰小金人神韻,令人難忘。

與奧地利告別,下一站是匈牙利,從維也納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,沿著公路由南向東,途經巴拉頓湖曾短暫休息,巴拉頓湖是東歐最大的湖泊,因而又被稱為匈牙利海,湖四周有多處葡萄園,湖水湛藍,葡萄翠紫,吸引不少遊客。

布達佩斯到了,布達佩斯是雙子城,位於匈牙利中部的多瑙河畔,以河為界,西岸叫布達,東岸稱佩斯,合起來則名布達佩斯,中央還有一個馬格麗特島,山水奇秀,風景絕美,無怪乎又被之多瑙河的明珠。

到達市區,立即登上西岸城堡山頂,瞭望兩岸風光,整個山頭由城牆圍繞,北側馬提亞斯大教堂,是歷代匈牙利國王登基加冕的地方,後面即係漁夫堡,因中古世紀漁民在堡前抵抗外人入侵而得名,堡南的布達王宮,為歷朝帝王宮室,現已改建成工人運動、國家美術、歷史博物三個展示館。

多瑙河上有八座橋樑連貫兩岸,其中以賽錢尼王公鍊橋最為壯觀,賽錢尼王公是一位貴族政治家,對促進雙城結合貢獻很大,因而以其命名,過橋就是國會大廈,對街為民族博物館,在最東邊市民公園裏,闢建了兒童遊樂場、動物園,最有趣的該係那棟集各式建築大成之古堡,經已改為農業博物館,公園外的英雄廣場旁,又併立著木克薩諾現代美術館及國立美術博物館。

遊罷布達佩斯,乘車北上,經過斯洛伐克之班比斯契查市區,以及塔特拉山國家公園,前往波蘭,斯洛伐克與捷克本是一個國家,有著同樣的語言和文化,但是捷克受奧地利影響較多,朝向工業發展,斯洛伐克則與匈牙利接近,仍以傳統農業為主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經和平協議決定分治。

班比斯契查為布達佩斯通往波蘭的中點站,以銀銅礦致富,市區內修建很多哥德式、文藝復興式教堂,廣場北面有一座黃色市政鐘塔,再向北為塔特拉山,山區建兩座國家公園,朝北的屬波蘭所有,面南的在斯洛伐克境內,所以我們遊公園,係由在斯洛伐克上山,卻於波蘭下山。

單聽波蘭二字,就感覺到它是個美麗動人的國家,歷史上雖然飽受戰禍,靠著波蘭人的剛毅勤奮,不輕易向命運低頭,終能堅強的活躍起來,於民主世界裏佔得一席地位,波蘭的首都現在是華沙,但十四到十八世紀,卻建都科拉克,由班比斯契查到華沙,必先經過古都科拉克。

科拉克全城古意盎然,重要古蹟、教堂、博物館,都密集中央廣場附近。正前方矗立的褐色聖母院,是十四世紀建築,高聳的鐘樓,整點時尚有人吹起號角報時,國立博物館珍藏豐富,達瓦維爾城堡,依山傍水風光明媚,最難得的是參訪了維耶立奇卡鹽城,深入地底宮殿,看到那教堂、聖母像、國王像,還有輝煌亮麗的水晶燈飾,全都用鹽製成,確實感到新奇。

波蘭居民中猶太人很多,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不少被德國納粹囚禁屠戮,位於科拉克之西的奧斯維新集中營,便有四百多萬猶太人慘死其中,集中營現已改成博物館,讓大家參觀,以記取戰爭中血的教訓。

波蘭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篤信天主教,由科拉克到華沙,沿途大小城市,三五步就有一座天主教堂,建築型式甚為新穎,到了華沙首先看到的,亦是幾處高大教堂,又美人魚為華沙的守護神,左手拿劍右手持盾,已被定成市標。

華沙的建設,大多燬於戰火,目前市容,無論舊區或新區,都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整修重建,不過面對中央車站那棟巨廈該算例外,乃戰爭期間蘇俄送給波蘭的大禮,已被改為文化科學宮殿,華沙市區的觀光景點,大多在維斯瓦河左岸北側,談到古蹟文物,就會想到多位歷史知名人士,如蕭邦,居禮夫人、哥白尼,因為他們的成就,都與華沙及波蘭相當關連。

如聖十字教堂係一棟白色古雅建築,曾為蕭邦在華沙的居所,後來到國外研習音,享譽全球,當其客逝巴黎,卻立願要把遺體心臟運返故鄉,安放聖十字架教堂石柱之內,柱上立有銘牌,又在中央車站南邊瓦慈恩基公園裏,亦於湖中心塑建了蕭邦銅像,而被稱為蕭邦公園;舊市街與新市街之間,有一處住宅,原為瑪麗居禮故居,經已改成居禮夫人紀念館,收藏展示了她與丈夫居禮共同研究把鐳元素用於醫療之資料;又於社科院前,豎立了一尊哥白尼塑像,哥白尼是有名的天文學家,出生維斯瓦河畔,他的天體運行論,為後代科家,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間,即便迦利略、牛頓,也受到影響。

前進東歐,尋尋覓覓,遊走五個國家,綜體說來,對捷克波西密米亞歷史的愛恨情愁,斯洛伐克從分割中得到新生,奧地利千面之國的浪漫風情,匈牙利雙子城發展的魅力,波蘭不屈服的美感,都得到進一步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