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、海辰輪上
故鄉地處內陸,雨量較少,除了小城裏的那個硯池,城北的潺潺湯河外,沒有大的河流,缺少湖泊,鄉人們更難見到海洋。
記得當年在北京求學時,之漢兄到天津協調商務,曾相邀至天津同遊,天津位於渤海之濱,原想到大沽口,搭乘遊艇,覽賞一下渤海灣景色,不知什麼原因,那天遊艇被禁停馳,未能如願,僅祇遊覽了一下市區名勝,不過入夜卻看了一場由顧也魯和顧蘭君演出的話劇「歸來燕」,頗為轟動,該算意外收穫。
三十七年與流亡學生,由南京同赴金華,途經上海多次,均係搭乘火車直接轉運,並未下車,亦無暇到海濱一睹那東海風光。在庵埠停留期間,總算有機會前往汕頭,遠眺南海,之後乘坐「海辰輪」來台,與海洋接觸,曾兩晝夜盪漾於大海的懷抱,更是感懷良多。
談到汕頭,它是閩西南與粵東出海的要道,東臨南海,北瀕韓江口,原屬澄海縣,清朝咸豐八年,中英法天津條約開闢為商埠。汕頭港灣深廣,可以停泊巨輪,又有潮汕、汕漳鐵路貫通,交通便利,商務繁榮,為僑胞進出門戶,與海外交往密切,是一個依海而立,靠海而興的華南重要港口城市。
庵埠距汕頭不算太遠,有一天利用公餘之便,邀約幾位好友,同往一遊,先在市區繞了一周,然後登上岩石公園,瞭望澄海塔、蓮花峰、青雲岩各處風光,真是山明水秀,景色宜人,並用望遠鏡東眺南海,但見水天一色,至為壯觀,使連年顛沛鬱悶的心情,開朗不少。
大約在三十八年中秋節的前一個星期,學校接到移動命令,目的地是台灣,由汕頭港登船,船隻是招商局的「海辰」輪。學校決定學生大隊先行,校部人員殿後,女生區隊雖未編成,原則仍可依志願隨眷屬同行,我當時奉派參與校部人員配合遷移行動作業,整理教學圖書器材,積極連繫處理。
校部人員於上午到達汕頭港口,各隊學生已經上船,圖書器材亦都裝載完畢。中午,我們由小船接送港口外的海辰輪,因為登船人數太多,循著扶梯上船費時,幾位年輕的同事,行李簡單,就攀著輪船垂下的繩梯,登上甲板。看到倉裏倉外擠滿了人群,原先分配的位置,已被別人佔據,不得已只好另作打算。幾經勘察,看準船尾右側的一艘救生小艇,趕忙拉起覆蓋的帆布,略加整理,攤開毛毯,暫時充作臨時棲息之所。
傍晚,汽笛長鳴,輪艦起動,由港區出海了,大家顯得特別興奮,人聲亦更見吵雜。輪艦沿著塘塔島緩緩前進,不少對港區熟識的人,朝著四周指指點點,述說遠處景物,我則橫坐小艇的邊沿,西望汕頭,漸行漸遠,心靈上與大陸告別,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重返,不禁引起一陣酸楚。直到海辰輪越過南澳,天色逐漸暗淡,開始用餐時,才逐漸安靜下來。
夜深了,全輪更加靜謐,我仰臥艇中,看著滿天星斗,思潮起伏不定,久久難以入眠。小時侯曾陪著母親,在我家堂樓頂台數星星,如今卻是孑然瓢零,隨著大海中的一條輪船載浮,星兒依然閃閃發光,近得似乎伸手可摘,但與母親的距離,反而越發遙遠了,頓時又引起諸多思念。
「台灣糖,甜津津,甜在嘴裏痛在心,甲午一戰歸日本。」此時忽然又想起讀小學時的一篇國語課文,那甲午之戰、馬關條約、李鴻章被刺,許多歷史往事
,在腦海翻滾。又八年抗日戰爭勝利,台灣地區光復,於今為了避禍,即將登上寶島,進而作為復興基地,深深感覺這該是甜中痛、痛中甜了。
天色剛亮,甲板上又熱鬧起來,船行處激起許多浪花,晨曦映照海面,反射出縷縷金光,放眼四望碧波盪漾,除了多隻追逐在船尾的海鷗外,真是一個看不到邊的天連水、水連天的世界。於汕頭港看到海辰輪時,覺得它是個龐然大物,一旦行之茫茫大海,反像是一葉扁舟,對於船上的每一個人來說,豈不更是渺小得猶若滄海裏的一粟。
甲板扶梯旁邊,站了一位鬚髮全白的長者,正抱著他的小孫子觀看碧波裏的魚躍,觸景生情,忽然想起海明威所寫的「老人與海」故事。海明威非常喜歡海,他描述的海是仁慈的、美麗的,亦是多變的,有人說故事的寓意,是海明威用老人代表人生歷程,幼兒代表新的希望,大海暗示奮鬥環境。於今我們在海上漂浮,面臨的境遇,豈不正是個風雨多變,捉摸不定的時刻,但是大家仍在朝向光明遠景,乘風破浪,奮勇前進,如同「老人與海」中的那位老人一樣,憑持堅忍毅力,為了追尋理想,決不向命運低頭。
「看,小島!小島!」有人高喊,連忙望去,確實有幾處峰巒,突出海面,不僅礁岩磷峋,而且山岐青翠,祇是距離太遠,看不清楚,究竟是什麼地方,沒有人知道,趕快翻閱地圖,查找猜測,可能是澎湖外圍的島嶼,澎湖乃入台門戶,很高興距台灣又走近了一步。
海辰輪在海上行馳了兩晝夜,大致說來,由於氣候溫和,波平浪靜,早晨東望洋之光,晚來西看海之辰,天空染出一片錦秀彩霞,海面吐露仟陌,更是風情奇景,大家都非常愉快。不過當經富貴角而抵達基隆外海時,反而因港內船隻較多,無法立即靠岸,暫於港口外下錨,耐心等候多時,才由領港船引導,靠近碼頭,讓大家下船。
下了輪船,饑腸轤轤,看見岸邊有一家小吃攤,兼賣水果,我和姚知真老師各吃了一碗切仔麵,順便又買了一串香蕉,身上沒有台幣,拿出銀洋付賬,攤販從未見過銀洋,亦不知道它的實際價值,無法計算,便給了他一塊銀洋充抵。當時那正是我一個月薪資的三分之一,與吃的那兩碗麵和一串香蕉價值相較,亦許嫌貴了一點,不過千里迢迢,初到台灣,剛下船就能吃到這香甜味美的食品,其精神上的價值或已超越一塊銀洋了。小販高興的一再道謝,又趕忙取出多株甘蔗,要我們嚐嚐甜津津滋味。
下船未多停留,就搭上火車,揮手與海辰輪告別,叮叮噹噹開到台北車站,然後徒步沿著延平北路,穿過台北大橋,轉到新莊,晚上借宿新莊小學,有幾隊同學則住在泰山國小,三十八年的中秋佳節,我們便是在新莊渡過。
新莊國小師生,大約一千多人,據說在台灣仍然祇是一所中型小學,不過就其規模及教學設施來說,在內陸各省,實難予以比擬。小朋友個個學習認真,見到外賓極有禮貌,早晨參加升旗典禮時,歌聲嘹亮,集合解散有條不紊,人數那麼多,動作那麼整齊,確實令人驚訝。學校老師對我們這些漂泊外鄉的遊子,更是接待親切,主動招呼問好。同仁們初到台灣,印象比較深刻的,都認為交通便捷與教育發達,兩方面最足稱道。
在新莊住了幾天,又奉命移動,由樹林轉湖口,穿越丘陵小道,到達新埔,之後便在新埔安定下來,展開較長期的訓練。
前面提及海辰輪係招商局船隻,不過後來改隸,更名為「崑崙」艦,六叔在艦上服務過一段時間,有一年他們航行日本返台,又停靠基隆,約我到艦上見面
,還特地登上甲板,看視那隻救生小艇,仍舊放在原來位置,祗是油漆得更加光亮,全身換上了新裝。
海辰輪在動亂中載著我們渡過汪洋大海,到達台灣寶島,無異是茫茫長夜裏一顆閃爍的星辰,甲板上的那隻救生小艇,乘我載我,擁我抱我,迄今仍然對它保持著一絲濃濃的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