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九、兼辦選務

    政府在台灣勵精圖治,經濟與政治建設,都有長足進展。

    在經濟方面,先後實施三七五減租,耕者有其田政策,接著致力各項工業建設,使經濟快速成長,獲得世人稱道。在政治方面,於三十九年便發布了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,確定自治事項,強化自治組織,近年來更全力辦理各項選舉,推行民主政治,均已收到良好成效。

    選舉是人民的一種權利,亦是一種義務,目前在台灣,從里長到鄉鎮長、縣市長、省市長,以及各級民意代表,都是透過選舉產生,明年三月,並將直接選舉總統。最初辦理選舉時,大家認識不夠,投票尚不踴躍,經過多年來的宣導推動,人民的民主素養和參選意願增高,投票率已逐漸提升。

    四十九年我在台北市設定戶籍,取得了選舉權,從那年開始,每逢選舉,都會風雨無阻,到投票所投下神聖一票。

    我對候選人的投票選擇,主要是取決於他們所提出的政見,因而歷次選舉公辦政見會,如無特別事故,一定前往聽講,即便是候選人的自辦政見會,亦多儘量抽空參加。候選人發表政見時,有的嘩眾取寵,有的為反對而反對,都不足取,我最喜歡那實實在在,誠誠懇懇,言之有物的候選人。

    在幾次選舉中,有一位建國中學的退休老師方景均先生,先後兢選過市議員、國民大會代表、立法委員等多種職務,不用旗幟,不貼海報,不成立競選辦事處,個人騎著一輛老舊的腳踏車,到處散發傳單,闡述他的理念和政見,並勸說大家一定不要放棄投票,即便明知當選的機率不大,仍要為選舉示範,他那為民主政治而奮鬥不懈的教導精神,引起了不少選舉人的深切關注。

    有人說,每次選舉最忙碌的是候選人,佩著彩帶,四處拜託,從早到晚,聲嘶力竭,其實候選人為了得失,精神壓力較大,所影響的祗是個人,我感覺最為辛勞繁忙的,要算各級選務人員。

    為了選舉,無論是繕造選舉人名冊,辦理候選人登記,實施資格審查,印發選舉公報以及選票,舉辦政見發表會,進行投票開票等作業,每一樣事務都很繁瑣,絕對不能稍有差錯,每個工作人員,都關係著選舉的成敗,不敢絲毫疏忽,責任何其重大。很榮幸在辦理六十四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額選舉時,我有機會參與了福建省選舉事務所的工作。

    金門、馬祖係為戰地政務實驗區,經行政院授權,由國防部督導兩地區政務,因之為了辦理中央民意代表增額選舉,有關金門、連江兩縣的選舉事務,亦由戰地政務局協調,成立了福建省選舉事務所,以綜理規畫進行。當時由於職務的關係,我奉派擔任福建省選舉事務所的副總幹事,並兼任第三組組長,前後有半年多時間,而以臨深履薄的心情,致力於選舉事務。

    福建省選舉事務所辦公室,設在戰地政務局内,工作人員亦大多由局內相關同仁兼任,六十四年八月十九日正式公告於陽明山成立,主任委員李仙舟先生親自掛牌,開始辦公,九月二十六日又隨著戰地政務局遷到木柵青村。

    成立初期的重點工作,是一些規章辦法的研擬,我首先簽擬了所內辦事細則和選舉工作進程,提請委員會決定後據以執行。因為我還兼任第三組組長,主管選舉宣導事項,又簽擬了宣導工作實施計畫、鼓勵踴躍投票宣導實施要點、政見發表會實施辦法、選舉人投票應行注意事項等多種規定,由選舉委員會通過,函發金門、連江兩縣辦理。

    由於多次到內政部開會,認識了選舉總事務所的副總幹事董翔飛先生,後來又陪同到金門、馬祖視察選務工作。

    九月下旬,首先到金門了解兼有職業團體及區域選舉人聲明登記情形,金門除了農會會員三百零七人聲請職業團體選舉外,其餘均參加區域性選舉,我們還列席了山外村的里民大會,宣導選舉事項。這是我離開金門二十年後重返舊地,曾由張奇才組長引導,到各地參觀,看到城鄉建設,都有顯著進步,尚特地轉到水頭,於我在怒潮學校的那間辦公室前,拍照留念。

    十月中旬再到連江,參加選務工作座談會,會中提出的建議,大多係如何運送離島選舉人、票交通問題,討論後多已獲得解決。我們到達馬祖時,海面季風突然增強,返台船期受阻,在南竿竟停留了九天。

    董副總幹事當時是內政部民政司副司長,且為中興大學兼任教授,對於各國憲政體制研究專精,有關我國憲法制定的經過,從五五憲草到政治協商會議,由其說來更是如數家珍。在馬祖停留期間,除與縣府工作人員,研究選舉事務外,亦曾到碼頭及岸哨觀賞戰地風光,晚間則偶而陪同下下圍棋,或聽其講述教學中的一些趣事,似乎又讓我回憶到在河南大學讀書時,於七號樓堂,聽熊伯履老師,講授憲法課程時的影子。據知選舉結束之後,董先生便辭離行政職務,專任教職,去年則被任命為司法院大法官。

    十月二十九日,開始候選人登記,福建地區候選人,僅有原任立法委員吳金贊先生一人申請,連同在台灣登記的職業團體候選人,一併於十二月五日公告,接著就展開了競選活動。

    一天接到選舉總事務所的通知,有沈夔龍、謝漢儒兩位委員到金門視導,亦由我陪同前往。到達金門後,先至縣選舉事務所了解一般選務工作概況,接著又到河埔國小參觀正在舉辦的政見發表會,在福建雖為同額選舉,沒有競爭,參加的聽眾,仍然坐滿了整個會場,會中尚舉辦有獎徵答,用以加深民眾對選舉的認識,這該算是金馬地區選舉的一項特色。

    十二月二十日是投票日,省選舉事務所於木柵青村設置了開票連絡中心,以確切掌握兩縣投票狀況,迅速辦理開票統計及轉報作業。我們動員全體工作人員

,自下午二時起,就開始連絡,一直到七時,完成了轉報工作。經統計投票率,金門是百分之九七點九七,連江是百分之九九點七一,兩地平均即為福建省是百分之九八點一四,吳金贊先生高票當選。

吳金贊先生在金門土生土長,勤奮向學,由基層公務人員做起,工作積極,服務熱心,尤其對金馬地區之農、林、漁、牧業發展,貢獻最大,在立法院表現優異,獲得不少讚賞。

選舉告一段落,接著是由下而上的檢討,六十五年五月上旬,連江縣縣選舉事務所檢討會議,我曾前往參加。二十日是省選舉事務所舉行檢討會議,地點在台北自由之家,選舉總事務所總幹事居伯均先生蒞會指導,二十四日又出席了選舉總事務所的總檢討會。金門、連江兩縣人口少,選舉事務較台灣單純,但亦有其困難之處,像離島地區選票印送及候選人往返發表政見交通等問題,經參酌兩縣之得失檢討,提出一些建議,供請中央參考。

之後又彙整全部選舉事務相關資料,分計畫、執行、考核三方面,編印了一冊選舉實錄,作為史料。此時適逢戰地政務局結束,業務移轉,多數同仁都已離職,我則抱著有始有終的理念,完成整個選舉任務。

如果把選舉視為一項繁巨的建設工程,其圓滿成功,固有賴中央決策之明確,督導之嚴密,但各級選務工作人員,猶如推動建設的工程師、建築工,莫不抱著汲深綆短,臨淵履薄的心情,戮力以赴,彌足珍貴的是我亦拿著皮尺,槓著鐵鍬,對選舉政務貢獻過一份心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