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朝時候,北方匈奴為患,秦始皇雖然動員了千百萬民工,在北方修築了一條長城、用來阻隔匈奴,並未收到太大的效果。到了漢朝,匈奴仍舊不斷向邊境侵擾,尤其是漢武帝時候,匈奴的勢力,更加一天天強大起來。
漢武帝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君主,於是就派遣兵將,前往征討匈奴。不過國家因為連年用兵,花費大批錢財,人民的負擔無形中漸漸加重,有些老百姓不免在暗地裏批評政府,發出怨言。
這時,河南有一位農民,姓卜名式,不但不報怨政府,反而向鄰居及親友表示,抱怨政府最要不得,將士們在前線作戰,流汗流血太辛苦了,我們出些錢財,理所當然,祇有把匈奴消滅,才能過太平日子,如果做了亡國奴,留錢有什麼用呢?因為卜式個性豪爽,平日熱心公益,在地方影響力很大,大家覺得他的看法很有道理,也就不再抱怨批評了。
後來卜式又上報告給漢武帝,說明願意捐獻一半家財,做為討伐匈奴的軍餉。其實卜式的家境,原先並不富有,祇因對畜牧事業很有研究,懂得牧養牛羊的方法,平日工作極為勤奮,刻苦努力,才漸漸變成富戶。漢武帝看了他的報告,非常詫異,認為如此賢德的人,應該到朝中做官,替國家多辦些事情,便派遣使者,到河南請他。
使者到了河南,向卜式說明漢武帝旨意,卻被婉轉謝絕,卜式稟告,對聖上好意非常感恩,可是自己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農夫,僅懂得種田牧畜,毫無行政經驗,在田野工作,對國家也許還有幫助,到朝廷做官,拿不出治理辦法,不但無益反而有害,還是留在家鄉比較好些。
使者見他意志十分堅決,亦無法勉強,祇有回京將實際情形轉報,漢武帝聽了,更覺得卜式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人,遂下令嘉勉,從此卜式的名聲,便傳播全國,地方上的人們,對他越發敬重。
過了幾年,河南遭遇天災,先是蝗虫為害,後來又逢水患,老百姓的房舍多數倒塌,糧食被水沖走,年輕力壯的人,大多出外謀生,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婦孺,難以照料,卜式遂即把自己的牛羊群變賣,到遠處買回大批食糧,開設粥場,救濟無依無靠的貧民,還親自在場裏施茶放飯,從早到晚,忙個不停。
卜式的義舉,救活了不少鄉民性命,水災過後,大家商量要把實情向朝廷轉報,又被卜式勸阻,他告訴大家,鄰里之間,本應互助合作,彼此照顧,原該做的事,何必誇耀要朝廷知道。
可是不久,終於被漢武帝曉得了,便把卜式召進京城,隆重表揚,稱讚他是一個愛國家,愛同胞,富有高度仁愛精神的賢德人士,大家都應該學習效法,又拜他為中郎官和御史大夫,在朝中專門主持監督公益事宜。
過了一段時間,卜式仍以不習慣朝中做官生活,請辭還鄉,漢武帝賞賜給他許多金錢和土地,卜式沒有接受,回到家鄉,依然過著種田牧畜的生活,仁愛豪爽,心情愉快,活了很大歲數,達到了健康、快樂、長壽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