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賢趣敘九、誠信不欺的柳仲益

柳仲益,宋朝時候人,他的父親名叫柳彥輝。

柳家家境較為貧困,有時必須向人借錢,才能過日子。但是柳彥輝在地方上熱心公益,對兒子的教育,卻非常嚴格,從小便親自教他讀書習禮,柳仲益也能夠謹遵父親訓誨,勤勞儉樸,努力向學。

當柳仲益十六歲那年,親戚介紹他到鄰村一家商店當學徒,經向父母辭行,正要離開時,父親又再叮囑,做生意最要緊的是講求信用,論語中記載,孔老夫子的大弟子曾子,每日三省吾身,其中有一項,便是與朋友交往,是否守信,所以在商務上,一定要堅守誠信。柳仲益當即表示,請父親放心,絕對不會忘記,後來在商店裏,凡事確能把握誠信原則,做到言不二價,童叟無欺,而且遠近馳名,頗得店主的器重。

過了幾年,柳彥輝患了重病,不能起床,其夫人身體也不太好,柳仲益便請假在家,侍奉湯藥,照護雙親,可是店裏的事,不能完全不管,祇有兩頭忙碌,跑來跑去。

後來,他父親終因身體過於虛弱而逝世了,臨終前尚告訴柳仲益,一生中沒有做過對不起人的事,惟一感到遺憾的,是借了好朋友陸坦五十兩銀子,尚未償還,雖然沒有寫下借據,希望以後一定要設法籌措,代為清償,歸還陸伯父,以昭誠信。

五十兩銀子,在當時不是小數目,柳仲益一年的工資不過十多兩,何況還要養活母親,可是柳仲益平日仍然省吃儉用,或臨時幫人加工,積極籌措,三年以後,總算籌足了五十兩銀子,準備送給陸坦。

誰知三年之後,陸坦已經去世了,把銀子送到陸家時,陸坦的兒子看了非常驚訝,趕緊問柳仲益是怎麼回事,不能無緣無故接受所送銀兩,否則豈不成了不義之財,誰敢收用。經過柳仲益一再說明,陸坦的兒子依然拒絕,因為他不知道有這回事,他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他,同時他曉得柳家貧困,縱然有這一筆賬,也是很早以前的事了,沒有借據證明,不忍心接受,應該算了。

柳仲益立即分辯,那有借錢不還的道理,當年陸伯父能借錢給柳家,我們已經十分感激,如果不還,對柳家來說是一種恥辱,豈不因而喪失了多年來守誠守信,以及一向所堅持的誠信不欺之原則。

陸坦的兒子為了成全柳仲益,不便再行拒絕,祇好很勉強的把銀子收下,並言明係先行保管,以供將來兩家一時急需,或共同致力於公益之用。

柳仲益把銀子送給陸家之後,已還了父親當年叮囑的願望,去了一件重大心事,精神上頓時也輕鬆了許多,一再對陸坦的兒子表示感謝,兩人緊握著雙手,並進而相互擁抱。

從此,柳仲益誠信不欺的名聲,傳遍鄉里,越發受到大家敬重。柳陸兩家,也因之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和友誼,在金錢與事業上,彼此都得到不少幫助,而被傳為佳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