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賢趣敘十、好學不倦的黃宗羲

黃宗羲字太沖,號黎洲,又號南雷,明朝萬歷三十八年,出生於浙江餘姚,黃氏家族,在浙東一帶甚有名聲。

當黃宗羲還年幼的時候,便知書識禮,勤學不倦,頗受父母的喜愛,親友鄰居也特別稱道他。他的父親黃尊素,曾任山東道監察御史,家裏藏有很多書籍,黃宗羲每天從早到晚,埋首書城,東翻西閱,看個不停,總是手不釋卷,用餐時間到了,有時連飯也懶得吃。

有一天黃宗羲看書看得入迷了,一面看,一面比首劃腳,哈哈大笑。母親耽心他變成書呆子,建議丈夫應該好好管教管教,不能再不選擇書籍,什麼都看,很容易變成書呆子、書瘋子。

他父親依然採取放任方式,認為古人常講,開卷有益,多讀書總是好的,家中所有藏書,沒有不正當的,就隨他去看吧。

後來,他父親因為得罪宦官魏忠賢,被罷官免職,關進牢獄,臨入獄前,深感冤屈,又難以辯解,才特別勉勵黃宗羲,告訴他是因此受人饞害,暫時與大家分開,在家裏要好好孝敬母親,用功讀書,如能多讀些古聖先賢的傳記和歷史書籍,將最有用處,歷史似一面鏡子,鑑往可以知今,能夠學習到不少該怎樣對人,怎麼治世的方法。

父親入獄了,黃宗羲非常難過,從此遵照父親訓示,更加發奮用功,天天埋頭書裏,專心研讀史書,像二十一史、明十三朝實錄、諸子百家等,並且定了一張課程表,什麼時候起床,什麼時候休息,今天讀什麼,明天讀什麼,排列了順序,對書中精彩的地方,一一圈點,做成札記。

不幸的是父親被關進牢獄,兩年多之後,身染重病,與世長逝,黃宗羲更加悲憤,一方面把父親安葬,為之守孝,一方面決心為文要替父親申冤。許多長輩到家中弔唁,得知他好學不倦,勸其研究學術,最好立定志向,專心致之,黃宗羲覺得很有道理,從此努力於經世致用的學問,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。

崇禎末年,清兵入關,黃宗羲也獻身軍旅,參加了救亡運動,擔負起反清復明的責任,可惜軍隊在浙東一帶作戰失敗了,以後就隱居起來,專心研究著述,還設置學塾,教授了不少學生,在哲學、史學、科學、教育等方面,均有傑出的建樹。康熙年間,曾多次征召應試傳學鴻儒,主持史政,都婉加拒絕,決定不做清朝的官吏,而終身不仕。

黃宗羲的著作很多,天文、地理、曆法、數學、音律,各類均有,史學方面最著名的如宋元學案、明儒學案等,這些書可以說是中國哲學史的典據,對後來研究我國學術的人,有著極大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