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賢趣敘四、以孝聞名的閔損

春秋時候,在孔子的得意門生中,有一個以德行稱著,孝心聞名的,他姓閔名損,別號子騫。

閔損一生下來,便長得眉清目秀,逗人喜愛。全村的人們,都以閔家能有這樣一個聰明的孩子,而感到高興。不幸當他五歲那年,霍亂病流行,母親遭受傳染逝世,當時閔損雖小,可是看見父親一天到晚愁眉苦臉,悶悶不樂,就盡日依偎其身旁,鼓著小嘴頻喊爸爸,不願再和小朋友嬉戲。

親友們看到閔家父子可憐的情形,有人就向他父親作媒,勸其續娶,他父親先前一直婉拒,後來幾經考慮,也覺得只有續娶一位賢淑的妻子,才能使家庭重獲溫暖,讓孩子閔損得到母愛的照護。

後來閔損的父親續娶了,閔損對繼母非常敬重,繼母見他性情溫和,聰明伶俐,起初倒也慈愛,誰知過了幾年,自己生了兒子後,逐漸有了私心,態度隨之改變,甚而想到將來祖產繼承的問題,就暗暗對閔損虐待,當丈夫外出後,一件事做得不順心,便任意打罵,甚至不給飯吃,等到丈夫回家,更無中生有的講上許多壞話,離間他們父子間情感,最初閔損的父親雖不相信,日子久了,聽得多了,也就將信將疑,對閔損不再像從前那麼喜愛了。

當繼母又生下第二個兒子,對閔損更加厭惡,凡有好吃的東西都給自己兒子吃,好玩的東西都給自己兒子玩,對待閔損卻是一付冷冰冰的面孔。閔損生活在這種痛苦的環境裏,每逢想起自己的親母,就不免暗中落淚,但是對待繼母,仍舊非常孝順,對於兩個小弟弟,依然十分友愛,總是想用孝心感動繼母。

有一年冬天,北風凜冽,天氣異常寒冷,繼母給他兩兒子縫製了新的棉襖,給閔損卻縫製了一件裝套蘆花的襖子,從外形看來,同樣厚薄,可是蘆花不能禦寒,憫損受不住風寒,天天就鑽進馬房茅草堆中,不敢出來。在一個落雪的日子裏,父親有要事,叫閔損趕車出門,他穿著蘆襖子,凍得有點發抖,一不留意,沒有拉緊韁繩,險些把父親由車上摔下,父親生氣的揚起皮鞭打他,也許用力較猛,衣服打破露出蘆花,這時才明白閔損冷得發抖的原因,趕緊拉住他那一雙冰凍的手,愧疚的安慰詢問,損兒!錯怪你了,說著也不禁流下兩行眼淚。

閔損的父親立即停止外出,氣沖沖的返回家中,怒責妻子為什麼如此狠心,拉著蘆花襖子,不滿的表示,孩子犯了什麼錯誤,要凍死他嗎?為什麼對他們不一樣看待,請妳走吧!揚起手中的皮鞭,趕她出去。閔損看見父親要趕走繼母,急忙跪下替她求情,並說出「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單」的道理,告訴父親,母親留在這裏,不過是我一個人受冷,如果把母親趕走,豈不是我們三個都要孤苦伶仃,都要挨凍嗎。

繼母聽了閔損的話,深深受了感動,連忙拉住自己兩個兒子,跪在丈夫面前痛哭流涕,承認已往過錯,請求原諒。閔損的父親也眼噙淚水,把大家拉起,希望家人能夠母慈子孝,兄友弟恭,永遠和睦相處。

從此之後,一家大小又過著快樂的日子,閔損的孝行,頗得鄉里及後人的崇敬,她繼母改過自新的精神,立志熱心教導子女,也得到了不少讚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