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島采風十、台北近郊健行

    我是三十八年到軍中服務,六十五年退役,繼而轉任公務人員八年,之後到人民團體工作,八十四年依規定申辦離職,但仍舊在校友會、同鄉會以及社區內擔當義工,一直沒有空閒下來。

在校友會內,除了理、監事組織外,尚按照學長們的旨趣,編組有登山健行隊,用來加強交流情感,促進維護身心健康,於六十四年五月四日組成,並特別以母校校園後那座八角琉璃塔為名,稱作鐵塔登山健行隊,我也登記加入。

登山健行活動,原則每星期兩次,固定為週二及週六,視天候狀況而隨時調整,地點多為台北近郊,東至石碇皇帝殿,西到中和圓通寺,南達烏來娃娃谷,北抵北投七星山,都留有我們的足跡。

我第一次參加活動,走的是志祥路,也是日後健行次數較多的一條路線,係當年出自邵志祥學長的建議,大家於新店新烏路伸仗板集合,循着康雅崙路直奔新店溪的直潭水壩,沿途青山碧水,綠蔭遮天,道路蜿蜒整潔,風光極為秀麗,有人說可以與四川九寨溝的景色媲美。

中途在玄奘閣略作休息,就前往附近直潭國小參觀,這個學校該算台灣較早的一所森林小學,院區林木茂密,校舍建築雅致,班級人數不多,師生們對過訪客人,都彬彬有禮,校門口右側有一幢古宅和亭台,紅墻黃瓦,古色古香,據說是台塑創始人王永慶先生的故居。

再向前,轉彎處有一間土地公廟,廟前建有涼棚及石桌石凳,供遊人休憩,視野遼闊,可以遠晀新店山腰間的大千豪景,下望千迴百折的溪流,還有那座青潭攔水堰隄,右轉進入永興路,為桂山發電廠小粗坑分廠,管洞內不時傳出隆隆聲響,中央電影公司拍攝的梅花電影,部分實景便是借用廠區。走到永興路的盡頭,又與新烏路會合,有一次尚沿着新店溪,走到印月禪寺,欣賞了濛濛谷、梅花湖,以及湖山樂園一帶風光。

第二次活動,走的是指南宮後山那條林蔭小徑,木柵指南宮又名仙宮廟,主祀的是八仙之中呂洞賓,乃為台北市南區最富盛名的一座廟宇,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,除了原有的正殿外,後來又陸續增修了凌霄寶殿、大雄寶殿、大成殿,在正殿與凌霄寶殿之間,有一段畫廊,可能是模仿北京頤和園畫廊而修建。

林蔭小徑在大成殿之南,又被稱為綠色隧道,是夏季健行最理想的步道,終點有幾株榕樹,往右轉可達貓空,有一年旅美校友武濂波學長返台,還帶領攀登二格山和猴山岳幾處陡峭的地方,必須拉着繩索上下,至為驚險。

談到貓空,是對木柵茶葉園區的習慣稱呼,泛指國立政治大學的後山,茶區生產的茶葉,以鐵觀音最為出名,如果於晚間到達貓空,可於茶葉推廣中心附近的茶室,一邊品嘗清香可口的茗茶,一邊觀賞街燈點點的台北市夜景。

猫空有兩處重要景點,一為張迺妙紀念館,一為樟山寺,紀念館中陳列記述了張姓先人,如何從福建安溪,把鐵觀音茶種引進木柵的史料;樟山寺則創建於民國二十年,供奉了觀世音菩薩,香火鼎盛。

由木柵通往貓空的道路很多,主要登山步道,大致可以分成三條,一為飛龍步道,由政治大學環山步道直通樟山寺,舖設了層層石階;二為指南國小步道,由國小旁邊盤懸而上;三為救千宮步道,由老泉街依山勢攀登,途中福德宮前有棵老榕,盤根交錯,樹大成蔭,三條步道,我們都經常行走。

樟山寺後方的明德宮、杏花林、三墩石、三玄宮,也是常去的地方,越過待老坑,尚可以通到北宜公路大崎腳銀河洞。明德宮原為一個小廟,多年來看着它逐漸擴建,供奉的是北宋楊家一門忠烈,與河南開封淵源很深,老主持聽說我們都來自河南,又在開封讀過書,談來非常投緣,常以木柵鐵觀音香茗接待。

又於新烏路伸仗板車站往回走,在金興路口向上,可以通達長春觀,長春觀廟宇不大,環境卻極清幽,是進入直潭山的登山口,由長春觀迴轉,不遠處即為二龍山,山腰間有一家農莊,還準備茶水,供登山遊人飲用,由農莊下行,全是陡坡,坡兩旁林蔭密佈,到民壯亭與新烏路相接,則可轉進烏來。

烏來山地鄉以溫泉稱著,到烏來,除了觀賞瀑布,搭纜車游走雲仙樂園外,有一次則越過市區,到清流樂園,溯南勢溪,經信賢至娃娃谷,一邊走一邊欣賞溪谷兩岸風光。

如果於金興路及湖興路岔口左轉,經無天寺及女童子軍訓練中心,就是花園新城,為一開發較早,具有別墅型的社區,由名工程師修澤蘭女士規劃設計,位於丘陵地帶,顧名思義,形同一座花園,在無天寺湖興山莊旁邊,另有一條路通達大崎腳,山勢忽上忽下,每當春節前後,道旁櫻梅綻放,景色迷人。

於台北東郊,隊友們攀登過石碇皇帝殿,南港四獸山,當在小格頭參觀雲海國小之後,即循着石碇溪山路,經烏塗窟、流螢谷,於復興宮左邊步道,登上皇帝殿,皇帝殿有東西二峰,瘦脊的稜線貫穿其間,走來充滿了緊張和刺激,南側有一露營區,甚為青年朋友喜愛。

四獸山係象、豹、獅、虎四山的總稱,位於台北市東區,與南港山系連接一氣,到四獸山健行,常以象山為起點,登山步道修建得最為整齊。從松山車站遠遠望去,松山路與福德街口部位如象鼻,巨石公園處像額頭,中強公園一帶為後腳,把整個大象形貌,充份展現出來。

豹山與獅山相連,兩座巨大岩山,由外貌看來,左側似豹頭,右側像獅首,山谷中生滿了相思林樹、長梗紫麻、華八仙草,可謂花木扶疏,多采多姿,虎山在最東側,整個山脊猶如伏虎,虎山溪由山間穿過,山頂有一座日晷儀,專供遊人觀日計時,山腳下的慈惠堂和奉天宮,都修建得極為巍峨壯觀。

有一年,于鎮洲老學長住榮民總醫院療養,隊友們相約前往探視,順便遊覽了院後軍艦岩,軍艦岩是大屯山系南端的一個山嶺,雪白的巨岩,於雲霧飄渺中

,很像一艘軍艦,乘風破浪前進。

由軍艦岩沿着崇仰路向南,即為照明淨寺,此寺係泰國華僑姚照明,為母親還願而建造,呈三角形,很像泰國寺廟,除了供祀天上聖母外,尚雕有牛郎、織女、司馬向如、卓文君等塑像,用愛情故事,吸引了不少戀愛中的情侶,到寺裏中膜拜,所以又稱情人廟,從照明淨寺越過丹鳳山而下,到達北投溫泉區,在地熱谷看到小朋友用溫泉煮蛋,十分有趣。

天母水管路步道,也是我們登山健行常去的地方,有時從天母公園,經文化大學後山,轉到山仔后,有時則循相反方向,由士林經仰德大道,於華岡後折返天母,水管路係為了將陽明山水源導入台北市而建造,其源頭就是陽明湧泉,在天母圓環登山口拾級而上,要走一千四百多個台階,才能到達調整井,兩旁林蔭青翠,偶而會聽到台灣獼猴吼聲,樹蔭中有一條又粗又大的鋼鐵管,那就是水管。調整井係一座石造方形建築,位於步道隱蔽之處,山腰間那條小徑,有一段就是天母魚路古道,現已拓寬,增建了木欄。

到山仔后繼續向北,很快到達陽明山公園,前山公園較小,多為小橋、流水、亭台、假山等景致,後山公園要大得多,著名景觀有小隱潭、七彩噴水池、大花鐘、展望台、瀑布群等,景色都非常優美。當陽明山公園改制為國家公園之後,範圍更加擴大,主峰七星山,拔海一千一百多公尺,攀登過多次。有時由苗圃循步道向上,登頂後面對小油坑而下,有時從東峰繞行七星公園、夢幻湖下來,經冷水坑、絹絲瀑布,回到中山樓,站立七星山頂鐵塔四望,但見群山環立,滿目青翠,確實令人有心曠神怡的感覺。

公園管理單位,對整個園區,曾規畫了十三條路線,提供登山健行的人參考

,我們雖然沒有完全照着所定路線行進,但重要點線,諸如挑戰七星山,漫步夢幻湖,光復樓前賞櫻梅,擎天崗上牧牛羊,竹子湖畔採芋,楓林峽谷觀瀑,以及那蜿蜒於山谷之間的步道,差不多都被隊友們走到看到。

內湖位於台北市東北,有一年區內碧山巖開漳聖王廟舉行法會,一連幾天人潮洶湧,隊友們也借機共往一遊,首先繞行碧湖及大湖公園,湖上都修建有古老的亭台樓閣,遍植四季花卉,滿園花團錦簇,碧水漪漪。

金龍寺在內湖鯉魚山東方,以金龍禪寺、金龍靈寶塔、十八羅漢為主體,寶塔前有一尊觀音巨像,堪稱金龍寺的標誌,碧山巖又稱碧山寺,位金龍寺上方,因為供奉了開漳聖王陳元光,又被叫作開漳聖王廟,廟四周有幾處象徵忠孝仁義的石雕,比如桃園三結義,岳母盡忠報國刺字,慈母訓子等,極富社教化意義,沿着廟旁石階,可以登上忠勇山。

台北市西邊,隔淡水河、新店溪,與三重、板橋、中和、永和相接,登山健行路線不多,不過我們還是攀登過北邊八里與五股交會處的觀音山,南邊中和與永和連接的圓通寺。

此外,隊友們游走過的地方,尚有於木柵祥光寺,經鎮南宮、南華橋、深坑老街,品嚐深坑豆腐;由新店能仁家商,越獅頭山、名人鄉村世界、青山社區,參訪大香山慈音寺;從內湖劍潭古寺登文間山,過鄭成功廟、蓮花潭,觀賞至善園奇景;下陽明山穿士林西隘門、惠濟宮、雙溪公園,察考芝山岩遺址。大致說來,對台北近郊的大小山頭,重要景點,該算都已走到了。

鐵塔登山健行隊編組成立已有三十多年,歷次參加活動的隊友,最多時達到十三、四位,較少時也有四、五人,大家邊走邊聊,亦歌亦詠,開心不已,確實發揮了那歷久彌堅的鐵塔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