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一、西湖執教
戰地政務局結束,於軍中退伍,許多朋友知道我未參加軍旅之前,曾在豫華及河南第十二聯合中學任教,建議於退伍後,重執教鞭,再回學校教書,特別向西湖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趙筱梅校長推介。
六十五年八月接到聘書,九月至學校報到,重新恢復了三十年前的教書生活,為了適應新的環境,還走訪了幾位正在教書的朋友,作多方面了解,到書局選購一些教學資料,以供參考。
西湖高級工商職業學校,係由趙筱梅校長與周搏風將軍伉儷共同創辦,說來亦有其一段斬荊闢棘艱辛建校歷史。學校位於台北市內湖區「西湖里」,同時周將軍籍屬浙江,對杭州西湖深具情感,在學校大門口會客室裏,尚懸掛著西湖全景圖片,這或許就是要把學校命名為西湖的由來。學校背靠碧山,面對基隆河,具有西湖風光好,黌舍在畫裏的景色。
學校當時分設工科、商科兩部,以及夜間補習學校。工科部計有電子設備修護、電工、電氣冷凍修護、汽車修護、板金各科,商業部計有綜合商業、會計統計、觀光事業各科,另外針對社會需求,使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相輔相成,又設置了觀光事業服務人員、中西廚師、電腦人員等三個專業訓練班和一個訓練中心,用來訓練各類相關人才。並於校區內成立實習銀行、實習商店等,專供商科學生實地作業學習。
我係受聘擔任國文教師,兼任高三倫班導師。高三倫班是電器冷凍修護科,有三十四位同學,期中一人休學出國,畢業時三十三人,我除了教授本班國文外,另教高一兩班公民課程。
因為擔任導師,開課後首先著重怎樣認識同學,為此還特地參酌原在訓練機構使用過的學員考核卡,設計了一種學生資料卡,包括姓名、年齡、特徵、言詞、服勤、學習情形各欄,頂端粘貼照片,一面看,一面記,很快就能叫出每位同學的名字,從語言中辨別出他的聲音,從聲音中聆悟他的心性,不過其中一對林姓雙生同學,像貌相似,聲音相近,倒亦費了幾天時間,仔細觀察,才由右鬢一處特徵,辨別出誰是哥哥,誰是弟弟。
三年倫班教室,第一學期在梅君樓二樓,靠近實習工廠,第二學期改在貝雲樓二樓,是學校的中心區域,樓下就是校長辦公室。我每天早起,六點鐘由家裏出發,轉兩班公車,趕到學校,檢查教室整潔,以及同學們先一天的課業,再為新的一天,預行安排。
同學中,除了幾位遠住基隆、樹林、土城地區,偶而因交通影響遲到外,一般學習都很正常,祇是素質方面有些參差不齊,教學略感吃力。我採用了小先生的教學方式,把三十多位同學,按教室裏的座次,分編六個學習小組,每組指定一位品學兼優的同學,擔任小組長,輔導帶領共同學習,使他們相互之間,亦有惕勵競爭,後來確實發揮了一些功效。
趙校長侍母至孝,特地在校園為其太夫人修建了一座「念慈亭」,用資追思紀念,又因擔任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、中央委員等重要職務,所以「教忠教孝」,就成為學校的一項教育重點,教導學生該如何孝順父母,熱愛國家。
另一特色是建立了管教合一的導師制度,導師在教室辦公,與同學一齊作息,並聘有長於領導及教育心理的專業人員,成立「勵志班」,對少數較難管教的同學,幫助導師施以輔導教育。趙校長在教務會議中,要求大家對學生要有耐心,朝會集合,總是向同學們千叮嚀、萬囑咐,勉勵大家用心向學,充分表現了循循善誘的精神,同學們都叫她「趙媽媽」。
由於在教室辦公,隨時與同學接觸,上課不久,很快便建立起師生之間的情感。有關國文課程講授,係使用部頒課本,另精選了國語日報「古今文選」中的文章,作為補助教材。每月作文一次,並鼓勵同學撰寫日記,且可抵算作文成績,一一予以詳細批改。
對於公民課程,係配合學校德育課目,提綱絜領講授,同時繕製教學圖表,便於同學記憶,遇有國內外重要時事,常亦適時加以分析說明。拼棄了灌輸書本死知識的陳舊觀念,引導同學注意生活教育,熱心參加學藝社團,著重群體生活培養,促進同學間的互助友愛與合作。
「誠、信、慎、勤」是西湖工商職業學的校訓,學校特別鑄製了這四個大字,用鋼架豎立於校門噴水池後面,提示同學注意。說來湊巧,與我秉持的「誠、愛、忠、勤」四字箴言,僅有二字之差。我常把二者向同學比較說明,「誠、勤」二字相同,大家應該遵守,已毋庸質疑。至於「愛、忠」與「信、慎」,任何人,祇要具有關愛的胸懷,必能守其約、守其信;凡事能夠要求盡己,就會注意到慎其言、慎其行。力行的結果,都是一樣的,希望同學們不要把它視為空洞口號,在言語和行動上,應該奉為圭臬。
西湖校園內,尚有「微笑」「三隨手」等標語,提醒大家注意生活小節,為大於微,圖難於易。又每學期尚舉辦「孝親尊長」「敬師獻茶」「禮貌微笑」「清潔服務」等活動,評比優良同學,公開表揚獎勵。有人認為這些活動流於形式,其實對十六、七歲的青年學生來說,先從形式上要求做起,由外向內,激發榮譽,日久天長,自然就會產生教育效果。
在學校教書一年,尚應邀指導過學生參加壁報、演講等各類比賽,以及國慶日表演等活動,三年倫班得到壁報優等獎。並與全班同學提出「人人爭榮譽、個個愛三倫」的理念,互相期勉,同學們年輕好勝,祇要予以適當鼓勵,都會有很好表現。
教學期間,亦曾實施重點家庭訪問,協助解決困難問題,比如一位楊同學,註冊時籌不足學費,經擔保分期繳納,終能順利完成學業;又一位邱同學,騎機車發生車禍,親自護送醫院,輔導在院進修,不使影響期考;另一位林同學,因小事與父親爭執,負氣想要休學,經分析勸說,不再堅持。我對全班同學,都同樣看待,所以多年後,每逢教師節,仍有同學們結伴來家,向我這老師問候,談些已往在學校聽不到的趣事。
有幾次,在市區偶然與西湖工商的同事相遇,雖已分別有年,且多退離,大家對學校仍舊十分關心,言談中述及在校時的點點滴滴,常會發出會心的微笑,對於趙校長熱愛教育的精神,總是讚佩不已。
說來,三十八年在河南聯中及六十五年在西湖工商教書,各有兩個學期,兩相比較,聯中的學生年齡差距大,性情有些保守,祇是在動亂中知道求學的不易,多能自動學習;西湖工商的學生年紀輕,活力強,學習壓力不大,難免略嫌被動。處於不同的時空教學環境裏,施教者固不宜用同一尺度,可是我對兩校同學們的付出,一直以同等的「誠」和「愛」相待。
離開西湖工商之後,受聘擔任一棟集合式大樓管理委員會總幹事職務,當時所以捨教職而從事於純行政性工作,乃是不得已的選擇,主要係新職距住家較近,時間又具彈性,便於照顧稚齡子女,但在工作中仍舊積極研究學習。
六十七年,國民大會召開第六次會議時,復應邀至議事組兼職,增加了一些大型會議議事方面的經驗,有機會在陽明山中山樓與趙校長多次聚晤,很高興得知西湖工商更有驚人的發展,並特別向其祝賀致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