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六、子女成長

    我與桂黎五十八年結婚,很快便接到衛生所的一份計畫生育宣導資料,我們倆亦有個共同願望,就是最多生兩個孩子,以一男一女為佳,感謝上帝賜福,一切順從了我們的心願。

    五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,生下了第一個孩子,是男孩,給他取名「天任」;又三年,六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,生下了第二個孩子,是女孩,給她取名「天怡」。所以取用這兩個名字,主要在希望並鼓勵兄妹二人,能夠秉持著上天賦與的責任,天天保持怡然自得的心情,求學時用功讀書,工作時勤奮努力,為國家社會貢獻一份心力。

    不過按照李氏家族的譜系來說,他們是排行「深」字輩,如果把深字放在第二位,應該叫「深任」、「深怡」,如果放在第三位,就該叫「任深」、「怡深」了。同時又給他們取的乳名是「豆豆」、「芽芽」,象徵了純潔可愛。

    天任出生的時候,我們住石牌榮光二村,黎明前桂黎感到陣痛,急忙僱車趕往廣州街的三軍總醫院,經醫生檢查胎兒過重,不得已於下午五時五分,剖腹生產。天怡亦是在三軍總醫院出生,不過那年三軍總醫院已遷至汀州路新址,我們亦搬到內湖精忠新村居住,早晨在醫院辦完相關手續,中午十一時二十五分嬰兒呱呱墜地。兄妹二人都是請由陳仲威醫師接生,生下來體重就有四千公克,於醫院嬰兒車中,一人佔用兩人位置。

    二人在嬰兒時期,精力充沛,睡眠不多,夜間尚需抱著在房子裏走來走去。天任剛剛學會走路之時,有一天帶他到博愛路一家「宏大童裝店」購買衣物,店裏人多擁擠,他又不願意讓我們牽抱,祇有守在門口,誰知一不留神,竟然於店後門走失,急得我們四處尋找,幸經被一位小朋友發見,送到中山堂女子警察隊,在女警隊把他領回。之後出門時便格外小心,以防再發生類似情形。

    三歲送他們進幼稚園,天任讀「惠幼托兒所」,由中華婦聯總會創辦,天怡讀「新和幼稚園」,係聯勤總部設立。雖然年紀幼小,他們在園裏都非常合群,知道自動學習。記得天任結業那天,突然感冒,高燒未退,但仍堅持要到惠幼參加結業典禮及表演活動,天怡在園內亦一直保持全勤,平時帶領同班小朋友學習,期期獲得品學兼優的獎狀。

    小學和國中,二人都是於「國語實驗小學」及「南門國民中學」畢業,兩所學校離我們住家不遠,天任性情憨厚,從小就知道愛護妹妹,讀小學時,每天帶領妹妹,穿越兩條馬路上學下學,替天怡包裝飯盒,攜帶學習用品,偶而教導一些學習上的問題,省了我們不少麻煩。

國語實小是台灣光復後,為推行國語教育而創辦的一所實驗小學,位於台北市南海園區,植物園對面,環境幽靜,師資優秀,尤其對語文教學獨樹一幟。二人在學校學習表現,有其共同之處,比如一年級參加注音比賽,都得到第一名,先後在班上兩度榮獲模範生,均被選拔為男、女幼童軍,畢業典禮中,皆曾代表同學致詞。至於個別特點,天任長於書法及美術,設計了不少圖卡,供教學展示

,在校慶活動中,遴選擔任檢閱護旗手,表現優異。天怡則喜愛演說及朗誦,由三年級開始,便參加校內外比賽,得到學校「劉玉僊老師語文獎」,更難得的是在台灣國語文演說競賽中,贏得台北市西區第一名,全台灣第二名成績。講演題目係臨時抽籤決定,祇有三十分鐘準備時間,那次全台灣競賽,在高雄舉行,她抽到的題目是「作文與說話」,包含兩個重點,還需要比較分析,對一個小學生來說,該算是較難的題目了。

    南門國中位於台北市廣州街,隔著植物園與國語實小相對,是政府為了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,於五十七年所創立,以「勤讀書、守秩序、有禮貌、愛整潔」為校訓,具有優良的校風。兄妹二人在校,用心學習,成績優異,天任一直保持全班第二名,天怡於班上亦在第四、五名上下,不過她仍然代表學校參加了多次像「職業輔導」、「資訊科技」等演講比賽,都得到冠軍。一般說來,讀書以義務教育階段,奠定基礎最為重要,對於學區選擇,確亦費了不少心力。

    國中畢業,天任考上市立成功高中,天怡升入市立景美女高。

    成功高中位於市中心區域濟南路,交通非常便利,校園不算太大,倒亦建築雅緻,整齊清潔,花木扶疏,學校與學生都以「成功黌殿,傲然薪傳」期許,天任二年級原編入自然組,後來又因其志趣而改轉社會組,在校時曾經被選拔擔任儀隊,對他體格鍛練和紀律生活的培養,都有莫大助益。

    景美女高位於木柵木新路,環境靜幽,校風純樸,同學因穿著黃衫制服,被稱「黃衫軍」。天怡編入良班,在校三年,擔任了兩年班長和全校朝會司儀,高三那年,台北市舉行中等學校運動大會,又經遴選為大會司儀,控制開幕、閉幕以及比賽項目等程序進行,有條不紊,曾獲得嘉勉和獎勵。畢業時,並代表同學,向學校及師長致謝。

    每到炎炎夏日,高中學生為了參加大學聯考,競爭最為激烈。天任、天怡大學考試相隔三年,我曾陪同到考場加油,在考試時,看到許多陪考的家長,比考生還要緊張,莫不希望自己子女有好的成績。二人考試結果,選填志願,天任分發淡江大學保險學系,天怡分發政治大學新聞學系。

    淡江大學的前身是淡江英語專科學校,位於淡水鎮的一座山丘上,四十四年我在國防部服務,會同教育部考察學生軍訓,到過淡江,校長居浩然先生,陪著我們參觀校區,講述艱難的創校經過,那時學校的重要建設,仍在宮燈街一帶。待天任入學,我再往參觀,山丘上已聳立起幾棟現代化教學大樓,配合著整齊的環山馬路,形成了一座淡江文化城。天任在校完成大學教育,因為喜愛西洋音樂,還籌組西洋音樂研究社團。

    政治大學係十六年在南京建校,有其傳統歷史,四十三年於台灣木柵復校,尤以新聞學系極富盛名,一度成為大學聯考十大熱門科系之一。天怡原有不少選填科系空間,還是以第一志願選擇了政治大學新聞系。在校曾經擔任演辯社社長,商請聯合報贊助,舉辦「第一屆全國大專盃辯論比賽」,當選最佳辯士,我亦曾前往參觀其辯論情形。八十三年,全台灣雙十國慶慶祝大會,受提姆颱風影響,改在中山堂舉行,由總統主持,天怡膺選為青年代表,恭讀大會宣言,報告說明國家進步實況,得到各界不少贊許。畢業前,復經參加天下雜誌報導文學競賽,以「老娘的故事」一文,榮獲最高名次。

    天任於淡江大學畢業後,考取預備軍官,奉派金門充任兩年少尉排長,八十三年五月退伍,即受聘一家建設機械公司工作。利用公餘,在台北電台主持一個西洋音樂節目,服務聽眾,後來就其性向,轉到一家音樂公司任職,曾為不少名音樂家,協力錄音研究設計,雖然不是在校所學,倒能配合興趣發展。

    天怡在校期間,曾到教育廣播電台實習,為了增長工作經驗,又應聘到一家傳播公司兼職,負責節目製作、播報。學校畢業後,考取進入中央日報社,擔任記者,奔走世界各地,對衛生、醫療、農業、財經等,採訪報導,後又轉任幾家電視台主播或新聞總監,更求學以致用,歷練進步,發揮所長。

    父母對於子女,從小到大,總是盡己所能,善加撫育教養,使能成長茁壯。對於天任、天怡,我們則係以父母、師長、朋友等多重角色,陪著一齊成長,凡事順其自然,並未給予任何壓力,並希望兄妹二人,相互惕勵,為所當為,愛所當愛,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