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四、考察訪問

    自從七十六年兩岸開放,先後到過大陸八次,大多係返鄉探親,祗有八十二年三月,是隨同「台灣起重同業大陸考察團」,前往考察訪問,往返行程雖僅匆匆八天,收穫堪稱極為豐富。

    考察團是採自由登記方式,參加的人員共有十八位,多為起重機協會的理監事,或團體會員負責人。於行前一致推請第三屆理事長趙勝利先生擔任領隊,第四屆理事長陳錦承先生為顧問,施學楷先生兼秘書長,我則以會務工作人員身份,負責全團的行政連絡協調事宜。

    我們於五日早晨,在桃園國際機場集合,經香港轉機,第一站是上海,過午時分到達虹橋機場,下機後,便由行業協會的副祕書長盧善鵬先生陪同,直奔廣中路上海起重運輸機械廠參觀。

    上海起重運輸機械廠的職工,多達三千六百餘人,是一個定點生產起重運輸設備的專業工廠。到達廠部時,由奚國輝廠長在大禮堂接待,主持簡報,禮堂正面還懸掛了「起重同業共聚兄弟情誼」橫幕,於重點說明後,便到各場房參觀,以了解其生產製造相關機械設備的情形。「大力神牌」是上海工廠的註冊商標,並正在計畫與七十六個成員單位,組成大力神起重運輸機械集團公司,以擴大經營,尚印製了精緻的資料,提供大家參考。

    晚間在華亭酒店,見到了闊別四十多年的玉樺叔及久榮嬸,還有他的小孫子。與玉樺叔是童年玩伴,讀精忠中學時同坐一張書桌,又先後到北京求學,他在西城鐵路學院,學習機械檢測,當我轉入開封河南大學時,他已在鐵路局檢車段工作,三十七年動亂中話別,再相逢時都已鬚髮班白了。短暫的聚晤,知道了他在上海鐵路局的工作情形,相談中,我曾問他可還記得與玉彬叔同在北京西單商場,吃吳記炒麵放錯胡椒的往事,玉樺叔笑了,而且笑得那麼開心,似乎又把時光拉回五十多年。

    六日上午遊覽了豫園及宋慶齡女士故居,上海交通擁塞,亦該是個頭痛的問題。下午搭機於五時三十分飛抵大連,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,瀕臨渤海與南海之間,是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工業重鎮。市容整齊清潔,令人耳目一新,市區車輛暢通,當晚住宿於市中心的九州假日飯店。

    七日一早,就到五一路大連起重機器廠拜會,廠長李明長先生,亦是行業協會的理事長,以雙重身份接待我們,因為廠區遼闊,還動員了十多位業務人員相陪,解答相關問題,每個人都非常親切。團員中的徐殿印先生,數年前即在西德與李廠長相識,老友再會,談來更加愉快。

    大連起重機器廠,是享譽國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專業廠之一,創立於三十七年,三十八年研製出我國第一座橋式起重機。從他們簡報統計數字中顯示,由創廠到現在,已經開發出五百多種產品,為國內外各地港口、鐵路、礦場、航空以及機器製造等領域,產製了三萬多台成套的專用起重運輸設備,製造精良適用,多數國家,都在搶購。

    那天上午,我們先在廠內見識參觀,下午則由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敬春先生等,陪同遊覽了旅順。旅順是一個海軍要港,扼守渤海灣門戶,形勢至為險要,港內分東西兩澳,可以停泊各種大小軍艦,即使在極為寒冷的冬天,亦不會結冰。港口黃金山上的「威遠砲台」,是清朝李鴻章練軍時建造,號稱「北疆鎖鑰」,比諸台北淡水紅毛城那座「北門鎖鑰」砲台,要雄偉得多了。附近的雞冠山,尚有許多抗日作戰時的遺蹟,我們一一憑弔遊覽,並在堡壘前攝影留念。至於旅順火車站,亦還保持了俄羅斯建築格調。

    七日晚,由大連轉往北京,八日是考察團自由活動時間,多數團員暢遊了故宮、長城及明十三陵風光,我則專程到西城訪晤了精忠中學校友吳佩印學長伉儷,吳高我兩屆,與玉彬叔同班,他們想不到還能在北京與我相見。

    離開吳家之後,又搭車至天壇、琉璃廠及楊梅竹斜街。天壇變化不大,琉璃廠經過一番整建,外觀還算整潔,祇是商業氣息太重,楊梅竹斜街已找不到當年繁華的舊書肆,經與坐在街口的幾位老先生相談,提到如何不得已在動亂中移藏古書,結束書肆經營,都有幾分感傷無奈。

    晚上,於燕莎中心會見了外甥天申,天申是二姐最小的兒子,在技術開發公司擔任工程師。二姐曾經告知,天申為了求學,亦遭遇到不少阻力,經過一番奮鬥,那天夫婦二人還帶了女兒蘇丹,小蘇丹天真活潑,逗人喜愛。

    九日在晨曦中,沿著高速公路逕赴天津,訪問位於大沽南路的天津起重設備總廠。這個廠是以產製電葫蘆單雙樑起重機聞名,廠長為劉清江先生,特別運用電子媒體,作了簡報介紹,團員中有幾家從事這一類型的起重機具製造生產,對簡報靜靜用心的聽,參觀時看得更加仔細,尤其對產品展示中心陳列的各型電動葫蘆,甚感興趣,索取了不少型錄資料,據知返台後即有多項商業上的交易。那天,我們並登上天津電視高塔,瞭望街景,晚間又到食品街,品嚐了天津「三絕」,狗不理包子、桂發祥麻花和耳朵眼炸糕。

    十日離開天津,天津機場設計甚為別緻,遠望機場正門,好像是一架特大型飛機的機首,乘客進進出出,步入機首,猶如在飛機中搭乘飛機。我們登機後坐定,大約於十時三十分,降落廣州白雲機場。

    廣州是考察訪問的最後一站,廣州起重運輸機械廠派有專人在機場迎接引導,這個廠歷史優久,設備齊全,是一家生產橋式起重機、液壓起重機和液氯液氨鋼瓶的專業工廠,廠長為余泗輝女士,首先在會議室為我們作廠況介紹說明,然後帶領到各產製及維護重點參觀。此時,正好有兩台大型雙樑式起重機裝車外運,順便又觀摩了其抬吊裝載技術。又在廠中適逢午餐時間,祇見有不少人在廠區門口,有的還拿著碗筷,邊走邊吃,邊吃邊聊,都顯得十分愉快。

    十一日上午,行業協會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,出列席人員共有六十多人,來自各地廠場,會議係理事長李明長先生主持,我們訪問團亦應邀到會祝賀,由王敬春秘書長一一介紹與大家見面,訪問團致送行業協會「觀摩借鑑惠我良多」銀牌一面,行業協會回贈繡有「同仁相聚話友誼、共興同業展鴻圖」的錦旗一幅,雙方致詞時,亦都以紀念品上的語意發揮,希望能夠團結一心,並於會場攝影留念。會期預定三天,我們僅參加了開幕式,下午轉往中山堂及黃花崗,向國父暨革命先烈致敬。

    開會的前一天晚上,訪問團在住宿的白天鵝酒店,宴請了這一次接待我們的四家工廠與行業協會有關人士,謝謝他們幾天來的熱誠接待與辛勞,交換了一些訪問心得,領隊趙勝利先生,還帶領著大家齊唱「當我們同在一起」民歌,以表達心意。真是賓主盡歡,快樂無比,都盼望能有再行見面的機會。

    十二日結束了全部訪問考察行程,我把團員們送上開往香港的飛機,自己又轉往鄭州,返鄉探親。此行訪問短短八天,難免覺得行色匆匆,不過千里翱翔看起重,接觸到不少專業人士,結識了更多新的朋友,真是不虛此行。

    總結訪問所見,深深感覺四家起重機械工廠,廠區廣闊,環境整潔,都非常重視勞工安全衛生以及生產品質,各廠均有其特色,而且設置了研究發展部門,以加強業務開拓,發揮其行業優勢。又在行業協會之下,按產品種類劃分十二個專業分會,更求技術專精,這些都是可供我們參考借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