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記

    海天旅踪是八十八年決定撰寫,並開始構想研思,蒐集資料,總名稱曾想用海天遊踪或海天行紀,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,發現已有人用過,為避免重復,後來就改以海天旅踪為名。

    全集分為上中下三篇,各篇標題也屢經研酌,最後取用以寶島采風、神州覽勝、世界尋幽為正標題,立足台灣、胸懷大陸、放眼天下為副標題,從標題便可以看出撰寫此集的動機與情懷。又每篇各分為十章,其實該記和已寫的都不祗十章,十代表圓滿,各就十章作重點選記,求其十全十美,以彰無儘罷了。

  寶島采風各章,是依照在台工作及居處的先後順序撰述,台灣四面環海,地處南回歸線附近,海水充沛,陽光溫和,具有多采多姿的美麗景觀,不僅是個美麗之島,而且是個充滿希望之島,很高興能於工作期間,有機會以輕鬆愉快的心情,走遍寶島各個角落,認識台灣,瞭解台灣,進而體驗到生活在美麗的島上,正該凝聚共識,激發情感動力,生根立足,迎向深具希望的未來。

    神州覽勝各章,是於兩岸開放後撰述,三十八年戰火瀰漫中離開大陸,七十六年兩岸情勢有了急遽變化,得能返鄉探親,重遊神州,以無儘的關懷掀起了難以磨滅的熱愛,飽覽各地奇石如仙,峻峰如神,山川壯麗的勝景,對中華文化獨具之特色,成就的輝煌,有了更多聆晤,可以說是淋漓走筆見神州,無限江山萬里遊,感覺到千百年來祖先們遺留下的文物古蹟,多麼引以為傲。

    世界尋幽各章,是八十六年後撰述,八十四年於起重機協會退休之後,才有時間到世界各地旅遊,放眼天下,接觸非我族類人民,世界之大,各民族各地域都有其風俗文化,值得學習借鑑之處,走遍天涯,叩敲扇扇未知門扉,雖然語言不通,但於短暫互動之後,其散發的純真情感,依然會有相當收穫,還有那一些古老國度的歷史文明,令人累積不少難得的記憶。

    特別要說明的,神州覽勝與世界尋幽,大多偕同內人朱桂黎女士同遊,撰寫時伊也提供不少意見,間有幾處我因特殊事故,未能跟隨參與,乃依其所述撰記,因而也可以說此集是我倆共同的著述了,所以對封面的設計取材,除選擇了一處景點外,尚列以雙影,作為象徵。至於封面題字,則與海天瑣憶一樣,集自唐代名書法家歐陽通所書之道因法師碑帖。

全集在時間上,是從八十八年動筆,寫寫停停,停停寫寫,前後竟達十多個年頭,又因係要把握每篇十章的原則,有些於寫成後卻捨而未用,另行保存。至於把金門馬祖耀光芒、台灣對岳飛的崇祀兩章,列為附錄,已在前言中有所說明,就不再贅述了。不過年齡日增,總是提筆忘字,校正時也難免有疏漏之處,尚請多予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