怒潮澎湃三、怒潮師生助民割稻記

原載於民國三十九年四月載新生報新埔通訊﹞

        連日來碧空無雲,太陽熱辣辣的,阡陌廣疇黃油油的田畝裏,農夫農婦們揮   動叉笆,飛舞鐮刀,收刈著纍纍的新鮮稻谷。金蟬兒吱吱的叫,脫谷機沙沙的響, 不少年輕的男女,亦哼著割禾小調子,在田裏辛勤工作。

  就近日農村景象來看,今年該是台灣的大豐收,當此稻谷登場,農民忙於收   割的時候,各地駐軍看到農家人力不足,紛紛參與助割。駐紮新埔的怒潮部隊,   其實該說是怒潮軍政學校師生,亦發起展開了「五日助割運動」。

  怒潮學校是軍中一個訓練機構,係去年九月由廣東汕頭遷來新埔,正在嚴格實施操課講習,不過對於愛民助收助割,促進軍民團結,亦是他們的重要訓練課程之一。助割工作由校部政訓處主動協調新埔鎮公所辦理,特別編組成一百二十五個小隊,從枋寮到石光,分赴各個村里,展開工作,各小隊都攜帶了收割的工具,高唱著「農家忙,齊來幫,你割禾,我收秧」助收歌曲,走進田野,暫時與農民門共同起息,可以說在鎮上每一個里鄰,都能夠看到他們的身影。

  皮膚黝黑的小伙仔們,有的赤臂短褲,有的光了雙腳,個個爭先恐後,割稻   的割稻,打斗的打斗,幹勁可真不小,儘管赤日炎炎,晒得汗流浹背,溼透了衣服,仍舊一刻不停,他們雖為受過中等以上教育之知識青年,對農事工作卻相當孰練,經詢問後得知,在家鄉大多係農村子弟,工作前學校又有專人講解,遇有問題再向主人請教,邊問邊學,自然順利,且能得心應手。

  不抽民眾一支煙,不收民眾一分錢,是他們遵守的信條。

  保護民眾,不侵害民眾,幫助民眾,不煩擾民眾,是他們愛民的公約。

  學校派有炊事人員,在田間專為燒茶、煮飯,工作太累時,休息休息,絕對不准接受民眾任何招待和報酬。

  日昨在鎮南五埔里,看到一家主人,拿出西瓜饗客,被助割小隊婉言謝絕,   一位年輕的吳應坤同學再三表示,軍民一家,幫助民眾是應該的,政府已給我們   待遇,怎能再接受招待,祇要另收酬勞,就失去原有愛民助民的本意了。怒潮師生的熱情義舉,讓新埔鎮民莫不衷心銘感,交相稱譽。

  後來轉到寶石里時,一位正在踏谷的農婦表示,怒潮學校的阿兵哥,為我們割禾打斗,幫忙協助,實在太辛苦了,幾十年來就沒有見過,連一口水亦不肯喝   我們的,真是不好意思。她身旁的小弟弟則插口告知,從前我們是亡國奴,現在   已回到祖國懷抱,軍隊幫助民眾,出於愛民好意。並高聲喊著「媽!下次婦聯會   再來勸募一人一物勞軍,可要多捐獻一些呀!」在場的人士,全都哈哈大笑,認   為小朋友說得真好,立即為之鼓掌加油。

    新埔怒潮,怒潮新埔,我愛新埔,我敬怒潮,在這裏,軍民之間已建立深厚的情感,興起和穆樂融的氣息,使他們忘記了天氣炎熱和工作辛勞,並且深切瞭解,惟有軍民合作,才能增加生產,生活富庶,惟有軍民團結,才能確保台灣,共享安樂,據知當收割完畢,還要舉辦一次慶祝豐收的軍民同樂晚會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