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戰記談五、敬愛的軍人之友社

﹝原載於民國四十八年十月座談專訊﹞

        軍人之友社於四十年十月三十一日成立,我是四十三年調國防部民事部門任職,雖然沒有直接承辦軍人之友社業務,間接的則有不少觸及,像協辦影劇人員勞軍,接待海外僑胞團隊等,偶而尚代行處理一些事宜,歷任主管一再叮囑,同仁們一定要多加連繫溝通,俾能在業務上相互代理,而不遺誤工作。於此得能參加座談盛會,特別對軍人之友社的認知與敬愛,簡要報告說明。   

        第一、成立之緣起與經過

  四十年暑期,有一千多位在校青年學生,分別編組,到金門、馬祖前線,及本島三軍部隊服務。當服務歸來,大家認為前線後方必須打成一片,軍隊民眾必須團結一心,服務三軍,支援前線,是每個國民應盡的義務,因而籲請成立軍人之友社,使敬軍勞軍運動,能夠持久擴大。

  此一劃時代的呼籲,立即獲得各界重視,並於九月在台北市三軍球場,舉行之文武青年戰鬥晚會中,提出發起組織宣言,掀起了愛國敬軍高潮,從前線到後方,由城市至鄉村,紛紛成立籌備委員會,辦理社員登記,十月三十日便於台北市第一女中禮堂召開代表大會,通過組織章程,選舉理監事及理事長,三十一日正式成立,擔負起溝通軍民慶情感,增強戰力效果的重責大任。

   軍人之友社的社肙,包羅了農工商學各階層人士,所以軍人之友社在工作上

,等於是全國同胞力量的總結合,更是中華兒女報國愛國行為的總表現。

      第二、幹部之選拔與信念

  軍人之友社係全國性的人民團體,並有其獨具之特質,以全國社員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,在社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,由理事會代行其職權,於奉准成立之時,隨即遴選工作幹部,建立各級組織及幕僚單位,積極推展工作。

    幹部來源,除了由各機關推薦調兼或專任外,並公開向社會招考聘派,遴用的主要原則,是要以大公無私的作為選拔幹部,以革命事業的理想團結幹部,以服務犧牲的精神培育幹部,進而實施訓練,建立起工作信念與基本作風。

  工作信念是盡忠職守完成任務,自覺自動榮譽至上。基本作風是把握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四項要領。所謂毋意,亦即不意氣用事,不好高鶩遠,而能重視反應,接受指導;所謂毋必,亦即不墨守成規,不武斷顢頇,而能確定目標,力求配合;所謂毋固,亦即不固執成見,不固步自封,而能堅守立場,和衷共濟

;所謂毋我,亦即不貪名圖利,不自以為是,而能公私分明,弊絕風清。

       第三、工作之推動與發展

  軍人之友社的組織章程,明定是以號召社會各界,推行敬軍勞軍運動,團結軍民情感,促進軍民合作,增進軍人福利,加強軍人服務為宗旨,這些亦正是其主要的任務,並依據策定了工作計畫,積極推動實施。

    ﹝一﹞就推行敬軍勞軍運動來說

  當即商邀全國廣播電台,增播敬軍節目,協調新聞報刊,加強敬軍宣傳,會同社會各界,於軍人節擴大開會慶祝,表揚敬軍愛民模範及三軍戰鬥英雄,進而策劃推行敬軍週活動。尚會請文化教育機構,於各級學校,推行敬軍教育,輔助軍中報刊、廣播敬軍愛民項目,另行編印敬軍叢書,以擴大影響。又廣為發動香港及國內影劇明星及海外僑胞團體,組團到前線與三軍部隊,作敬軍勞軍表演,而使星光燦爛,照亮軍營,僑愛親情,溫暖軍心。復協調各縣市影劇院,辦理長期假日勞軍。且按每年三節,或各次戰役、移防、演習等時際,就傳統習俗及當時情況,以實用物品致贈慰勞,使能立即感受到同胞們的友愛和美意。 

  ﹝二﹞就團結軍民情感來說 

  依各地區及駐軍部隊實際狀況,每年定期舉辦軍民擴大聯歡晚會,或其它有關聯誼活動,充分交流軍民情感,建立軍民一家一體的共識。由各級學校或文康團體,組織各種球隊,選派技能優異人士及專家學者,到軍中比賽、表演、講學,相互觀摩學習,增進互助友誼。配合年節時令,發動各界寫寄賀年卡、慰問信函,推行一戶一友運動,就近邀約官兵到家餐敘,共話家常,展現友愛。 

    ﹝三﹞就促進軍民合作來說

    農忙季節,協調地區駐軍部隊,參與助耕、助收、助割,幫忙地方建設,並利用軍中診所醫療設施,對附近民眾緊急病患,實施義診救護。前線炮戰期間,軍民相互合作照顧,台灣各地發生災害,三軍部隊即時搶救支援,進而運用軍中機具,協助修築道路橋樑,獲得民眾敬重。且以軍人之友社為橋樑,建立了良好溝通管道,適時調解突發性軍民糾紛,發揮軍愛民、民敬軍的精神。

  ﹝四﹞就增進軍人福利來說

    支援軍眷服務機構,籌設軍眷工廠,輔導軍眷生產,另以家庭即工廠為號召,實施代工,兼顧子女生活,增進軍眷福利,免除後顧之憂。籌措發放軍人子女獎助學金,獎助名額年有增加,發揮了相當激勵作用。另補助興辦軍眷托兒所及幼稚園,針對軍人家庭經濟狀況,並有免費及減費等各種優待。

    ﹝五﹞就加強軍人服務來說

  於軍人節舉辦軍人集團結婚,分別邀請高級長官,擔任福證,對參加者是一種榮譽,更重要的是倡導節約,提供多種服務。協調籌措經費,於各地建設軍人招待所、服務社、英雄館,以較低價格解決官兵差勤住宿等問題,並提昇品質,推行謙和問好,禮貌服務活動。發動各地交通及娛樂事業單位,對軍人乘坐車船交通公具、觀賞影劇等半價或折扣優待服務措施。

      第四、經費之籌措與管制

    軍人之友社是一個公益性的民眾團體,非以盈利為目的,不是補助機關,更非供應機構,因而無固定經費預算,財政來源,概以社會各界熱心人士之自由捐助為主,每年三節所需敬軍勞軍款項,都係策動各工商行號、公教人員、在校學生、海外僑胞等樂捐贊助,確實令人感動。後來才有了屠宰業、糖業、煙酒、烹飪、鐵路搬運業的專款捐獻,以及進口結匯附加助軍勞軍等款項,財源方較穩固。不過多年來,為了開源節流,對各項收支,建立了極為嚴密的會審監督制度,涓涓滴滴,都用於對三軍官兵及征屬之服務與慰助。

    這是我所知道的軍人之友社,亦即我敬愛的軍人之友社。

    總之,軍人之友社的社員,來自社會各階層,而且都是自動加入,莫不抱著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有智慧運用智慧,匯集大家力量,作軍隊的後盾,經聆閱多年來社內大事記要,對於全體會員朋友,以及理監事先生們,宏偉之績效與貢獻,確實至感敬佩。

    愛軍敬軍,人人為軍人之友,加強軍民團結,為軍人之友社工作目標。此所以撰文報告說明之用意,係在增進大家對軍人之友社的瞭解,但進而請求的,則是愛社敬社,人人支持社務,尤其對社內各級工作者秉持的勤勞不懈耕耘精神,更應效法學習,作為榜樣,永遠尊崇敬愛。

    實在說,軍人之友社所負的責任,亦就是我們大家的責任,願我們共同團結起來,更加努力奮勉,以擴大工作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