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州覽勝九、穿越西藏青海高原
九十五年七月一日,舉世囑目的青藏鐵路正式通車,電視上不斷報導,譽稱其為離天最近的鋼鐵天路,縮短了青藏之間距離。很高興在翌年七月,就能到藏青參訪旅遊,搭乘拉薩開往西寧的火車,沿途欣賞了高原獨特風光。
七日出發,因為沒有直達西藏的飛機,乃改轉重慶,重慶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城市,南面伏瞰長江,北邊沿嘉陵江與長江匯流,工商發達,在重慶由東向西,遊覽了朝天門、鵝嶺公園、瓷器口古鎮,該算是此行附加收穫。
八日下午,再由重慶飛抵拉薩貢嘎機場,而轉澤當,澤當是西藏民族英雄松贊干布長住的地方,後來才遷到拉薩,相傳唐朝文成公主,便是在澤當與松贊干布舉行婚禮,我們在澤當則選擇了最具代表性,第一古剎桑耶寺參訪遊覽。
桑耶寺係由密宗大師蓮花生測定建造,完全按照佛經大千世界布局,大殿門口豎有興佛盟誓碑,寺內還有一對漢白玉石象,一口大銅鐘,以及所供石雕泥塑佛像,精美的壁畫工藝,都是西藏宗教藝術文化極為珍貴的寶藏。
隨後沿著雅魯藏布江向西,前往西藏第二大城日喀則,路過浪卡子縣境,遊覽了絢麗多姿的羊卓雍湖,由於湖水深淺及光源變化,湖面竟呈現出層次豐富的多種色彩,湖中有十多個小島,盛產高原裸,並有不少黃鴨、鷺鷥、天鵝棲息,因而又叫天鵝池,藏人形容它是人間羊卓,天上仙境。
日喀則位於年楚河與雅魯藏布江交匯處,是西藏境內色彩最為豐富的一個地區,有遼闊的草原牧場,肥沃的河谷良田,茂密的亞熱帶叢林,在日喀則除欣賞自然景觀外,則先後參訪遊覽了風格迴異的扎什倫布寺和夏魯寺。
扎什倫布寺在日喀則西北尼瑪山南坡,為黃教六大名寺之一,由黃教祖師宗喀巴的高徒一世達賴根敦珠巴所創建,從市區向西望去,可以看到一處被陽光照得發亮的景觀,那就是扎什倫布寺的標誌展佛台,全寺建築,中央係措欽經堂大殿,供奉釋迦牟尼鍍金佛像,西邊為強巴佛殿,塑有世界最大銅鑄強巴佛,也即大家所說的彌勒佛,東邊金頂覆蓋的係靈塔祈殿,存放了一世達賴和四至十世班禪法體,又有東西陵之別,與強巴佛殿相對的是甲納拉康,意指漢佛堂,設置大清皇帝牌位,陳列了皇室賜給歷世班禪的金印金冊,最東頭即為展佛台,高大雄偉,每年五月展佛節,都有熱鬧佛會,展現無量佛光。
夏魯寺在日喀則東南,夏魯藏語意指新生嫩葉,位居叢堆山谷,古樸純靜,確與黃派寺廟有別,原地曾為西藏商市要鎮,名重一時,不過擴建整修時,派了漢族工匠,結構上像屋頂瓦石,房檐斗拱,都深具濃郁的漢蒙風格,但其墻垣庭園仍屬藏式,形成漢藏合璧,其中部分扎倉已開放民居。
由夏魯寺再向南,到達江孜,江孜為連接前後藏的重要樞紐,在江孜參訪了宗山腳下的白居寺,白居寺有兩大特色,第一是一寺容納三派,和平共處,其次是菩提塔,由近百間佛堂重疊建起,寺中有塔,塔中有寺,博得十萬佛塔美稱。隨後又登上多門寶塔,遠眺江孜平原及宗山砲台遺址,當年英國軍隊入侵,江孜人民即在宗山修建砲台,用土槍土砲抵抗,寫下光輝悲壯歷史。
離開江孜,返回拉薩,拉薩是西藏首府,自從藏王松贊干布定都拉薩,就把它建為藏傳佛教聖地,政治及文化中心。藏語拉是神,薩是地,合起來便喻為神仙居住的地方,又因為年日照量平均超過三千小時,而被稱為日光城。我們在拉薩停留兩天,頭一天以參訪市區八廓街、大昭寺、小昭寺、布達拉宮和藥王山為主,第二天遊覽了拉薩之北的納木湖。
八廓街離凱拉斯酒店很近,是拉薩較為繁華熱鬧的環型街道,隨著大昭寺的建設發展而形成,街頭商店、餐廳、攤販、土產行林立,各式商品琳瑯滿目,許多外來朝聖或觀光旅遊的人士,大多係在八廓街選購物品,因而行進時一定要循著順時針方向,才不會與擁擠的人潮相撞。
出八廓街進入大昭寺,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一座吐蕃時期建築,正門有三根石柱,一根用漢藏兩種文字刻了唐蕃會盟碑,印證其久遠歷史,寺內建構由神殿、迴廊、僧舍等組成,以神殿為主體,正中央是釋迦牟尼殿,所供奉的釋迦牟尼坐像,便是文成公主帶到拉薩,原本在小昭寺,後來移到大昭寺,體態豐滿,表情親切,其他佛殿的金身,也都生動傳神,庭院柱廊繪滿上千佛像,所以又叫千佛廊,迴廊內側有一圈瑪尼輪,不少虔誠信徒,在扶輪禮讚。
小昭寺在大昭寺北面,當年係為文成公主興建,建構形式與大昭寺相似,不過面積小了很多,底層神殿中的十根柱子,仍保留吐蕃遺風,又小昭寺也稱上密院,闢有專殿供西藏僧侶研習佛學密宗,進修深造,另有其特別意義。
布達拉宮在市區西北普陀山上,宮高十三層,是集堡壘、宮殿、寺廟於一體的藏式建構,於山底沿著石階而上,到達彭措多朗大門,門裏廊道較為窄狹,出廊道則為德陽夏廣場,再向上才步入宮室。布達拉宮分白宮、紅宮兩部份,白宮主體為達賴寢宮及主持政事的殿堂,頂部又有東西日光殿,殿下措欽廈是白宮最大殿堂,正北有達賴寶座,四周塗滿壁畫,紅宮主體為達賴靈塔和佛殿,東側司西平措是紅宮最大殿堂,樓上法王洞係松贊干布修行場所,再上面之超凡佛殿供奉了觀音塑像。整體說來,布達拉宮建築極為富麗堂皇,收藏的古玩珍寶也多,其中又以珍珠佛塔與立體壇城最有名氣。
藥王山與布達拉宮遙對,山側摩岩石刻,也是一處有名的戶外景觀,走下布達拉宮,轉而登上藥王山,山壁有密密麻麻數千個大小佛像,又叫千佛崖,中間是釋迦牟尼,周圍環列千手觀音、金剛護法及各派高僧大德,另有一處石板經文佛塔,供人瞻拜,山道旁幾位藏族婦女,正在製作佛像小擦擦,大的一尺,小的不足一寸,有不少人選購,承載心願,作為紀念。
第二天遊覽納木湖,晨曦中便行出發,納木湖位於當雄縣與班戈縣之間,面積遼闊,居西藏三大聖湖之首,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個大湖,當遠遠看到念青唐古拉山時,知道已經接近納木湖,因為在藏北,念青唐古拉山與納木湖,具有神界國王與皇后關係,一為神山,一為聖湖,聖湖的水便係來自神山冰雪之融化,湖心有幾處小島,生長不少草藥,湖畔五個半島,相傳就是五方佛的化身,而以扎西半島較為出名,島上有天生橋、溶洞、石林等,尤其是入口那兩塊合掌石與拜金石,掛滿白色哈達,在招手迎賓,我們於湖畔遊走,曾彎身掬起清澈湖水,喝了一口,鹹中帶有甘甜,清涼無比,並躺臥青草地上,體驗享受了神山聖水的自然美景樂趣。
連日來在西藏參訪旅遊,使用的交通工具,多以汽車為主,離開西藏前往青海,則要改坐青藏鐵路火車。對於火車,在台灣並不默陌生,但能躺臥世界屋脊高原,海拔幾乎與天相接的火車上,乃屬首次,自然興奮不已。
早晨於拉薩濱河路火車站上車時,看到車輛外觀亮麗,內部設備整潔,服務人員親切,莫不為之叫好,當汽笛響起,火車開動,與拉薩告別,我們坐的是長途臥舖車廂,舖位前設有液晶顯示幕,可供觀賞。
夜晚大家躺在臥舖,沉睡休息,白天則推開車窗,盡情欣賞高原風光,車輛通過那曲、安多、山啞、沱沱河、玉珠峰等地,祇見巍巍崑崙,莽莽唐古拉,都臣服它的足下,更難得的是穿過世界最高風火山隧道,最長凍土帶隧道,猶如一條大動脈,哺育滋潤著千古荒原,又在羌塘、可可西里路段,屬於自然保護區,鐵路設計兼具環保功能,使悠悠遊走的野生動物,五色相間的草甸灘溪,都受到保護,大自然的旋律,更顯得和諧幽美。
火車經過海宴、湟源,中午到達西寧。西寧是青海省省會,位於東部湟水南岸,為黃河流域進入青藏高原的門戶。許多人都說,到了青海不能不遊青海湖,遊青海湖如果不去鳥島,更是一件憾事,青海湖意為青色的湖,是青海省第一自然景觀,古稱西海,全面積約有四千四百多平方公里,比江蘇省的太湖幾乎要大一倍,真是煙雲浩淼,波瀾壯闊。
我們由西寧驅車到青海湖,先要經過日月山,山腰間建了兩座日亭及月亭,可以說是青海東部,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,兩邊景色迴然不同,西邊牧草豐茂,牛羊成群,東邊村落點點,阡陌縱橫,山腳下則是倒向西流的倒淌河。
青海湖內有幾處島嶼,正中央的名湖心山,南邊為三塊石,靠西的就是鳥島。湖四周有不少古蹟,像漢王莽所置西海郡在東北隅三角城,吐谷渾國都伏俟城在西北角,唐代哥舒翰修築的應龍城便在海心山,鳥島棲息了斑頭雁、魚鷗、棕頭鷗等數以萬計的水鳥,於溫暖的陽光照耀下,有的振翅飛翔,有的恬靜伏臥,為壯麗的青海湖,增添無限生機。回程又穿越幾處油菜花田,金黃片片,一望無際,把整個湖畔牧野,粧扮的更加花團錦簇。
又西寧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都市,包括了漢、蒙、藏、回等各族,尤以回族人數較多,特地到東關大街,參訪了回教大清真寺,它是青海最大的青真寺,坐東朝西,面向麥加,採取古典宮殿式之建構,殿脊裝飾鎏金寶瓶,大門為五門牌坊的格局,內外整潔,莊嚴雅靜,乃青海穆斯林民眾信仰中心,附近尚有不少商店,販賣回教服飾藝品。
原想於西寧多停留幾天,再遊覽一些景點,但以行程已定,變更不易,祇有由西寧飛往北京轉香港,按預定時間,於十六日返回台北。
青藏鐵路貫通,不僅便於旅遊,在經濟上所發揮之效益,更是難以估計。據知由拉薩到日喀則的鐵路,已經破土,並規劃延至亞東,將來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,越過喜馬拉亞山,連接錫金、印度,那就更有其價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