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州覽勝二、滬連津穗看起重

    人生際遇無常,我在偶然中參與了起重機協會的籌設工作,後來便正式至協會任職,整整渡過九個寒暑。在協會服務期間,有一件很有意義而值得記述的事情,便是組織起重同業大陸考察團,到上海、大連、天津、廣州四大起重機械工廠參觀訪問,瞭解他們實際情況,以資借鏡。

    八十二年元月,接到大陸起重機械行業協會的邀請函件,經會商研究決定組團,並推請協會前任理事長趙勝利先生擔任領隊,我則以會務工作人員身份,負責業務協調聯絡。

    三月五日出發,第一站就是上海,上海簡稱滬,春秋戰國時期,為楚國春申君的封邑,所以又被稱為申,地處大陸海岸中部,長江口南岸,黃浦江與吳淞江會合的地方,它原本是個偏僻的漁村,後來不斷建設發展,躋入世界十大都市之林,嗣經轄區逐漸擴大,進而形成潛力雄厚的經濟特區。

上海起重運輸機械廠位於廣中路,距虹橋機場較遠,進入廠區,廠長奚國輝先生,於大禮堂主持簡報,正中央還懸掛了起重同業共聚兄弟情誼橫幕,簡報後開始參觀。上海起重運輸機械廠,是一個定點生產起重運輸設備的專業工廠,大力神牌是它的註冊商標,正計畫組成大力神起重運輸機械集團公司,擴大經營範圍,推展產品銷路。

    上海的名勝景點很多,僅於六日上午,遊覽了豫園和宋慶齡女士故居。豫園是明代古園,園內亭台樓閣,小橋流水,充分把建築美、自然美、人文美融合為一體,其布局之精巧,較之蘇州的獅子林、拙政園,可以說是不分軒輊,又園中點春堂,清末曾為小刀會起義指揮所的舊趾,具有時代意義。宋慶齡女士故居,乃是她在上海與孫中山先生居住的地方,環境幽靜,內部陳設典雅,已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當下午搭機轉往大連之時,曾沿著黃浦江巡行一番,觀賞回味了迤邐的江畔風光。

    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,瀕臨渤海與黃海之間,併同旅順,正好與山東半島相對,形勢非常險要,是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,工業重鎮。

第二天,先到位於五一路的大連起重機器廠拜會,廠長李明長先生,也是行業協會的理事長,以雙重身份歡迎接待。

    大連起重機器廠享譽國際,創立於三十七年,三十八年即製造出我國第一座超大型橋式起重機,並已先後研發了五百多種產品,產製三萬多台成套的專用起重運輸設備,深獲客戶們信賴。

    大連馬路平坦,市容整潔,除了市區原有的十多處公園,以及東北角黃海之濱金石灘景觀外,尚沿著東南海濱,闢建了不少景區,使大連形成一個美麗花園城市。我們於參觀廠區後,特別趕往老虎灘景及秀月山遊覽,兩處緊密相連,依山傍水,風光秀麗,高空中尚建了索道,放眼望去,構成一道優美的弧線。

    下午則驅車轉往旅順口,旅順和大連,係甲午戰後,割讓給日本,後來雖然出錢贖回,又被迫租借與帝俄,日俄戰爭俄國失敗,再轉租給日本,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方行收回,所謂一山擔兩海,一港寫春秋,留下過戰爭血淚史。

    旅順是一個軍事要地,扼守渤海灣門戶,港內分為東西兩澳,能夠停泊各種大小艦艇,在嚴寒的冬天也不結冰,港口黃金山有威遠砲台,號稱北彊鎖鑰,較諸台北淡水北門鎖鑰砲台,要雄偉得多了,附近的雞冠山,留有許多中日及日俄作戰時的遺跡,曾一一憑弔觀賞。

又日俄監獄和旅順火車站,仍保持有俄羅斯格調,走進監獄參觀,令人不寒而慄,陰森森的氣氛,周遭似乎仍迷漫了不少冤魂。

    七日晚由大連轉往北京,八日是自由活動時間,多數團員暢遊了故宮、長城及明十三陵,就我而言,對於北京是舊地重遊,決定單獨行動,走訪了南城天壇、琉璃廠及楊梅竹斜街。

 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地方,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祭祀性建群,設計巧妙和諧,風格雄渾獨特,主體建築大體分為祈年殿、皇穹宇、圓丘壇三部份,祈年殿在北邊,有三層屋頂,中間皇穹宇僅有一層,不過它的圍墻可以傳音,南邊圓丘壇是一個高台,也分作三層,四周廣植蒼松翠柏,把整個祭壇,烘托得極為莊嚴肅穆。所以要到天壇,是在大同高中畢業那年,與同學共遊,曾於一塊瓦片上,刻了自己名字,塞藏圓丘壇石縫留念,離開北京近五十年,很想把它找回,可是遍尋無著,不免有些悵然。

   琉璃廠經過整建,外觀比當年要整潔得多,店舖內仍陳列著不少古玩及名家書畫,楊梅竹斜街則已看不到舊書市,經與幾位坐在門口的老先生相談,提到在動亂中結束經營,仍不勝感嘆。

  九日,在晨曦中,沿著高速公路逕赴天津,參訪天津起重設備總廠,天津與北京同屬特別市,位於渤海西岸大沽口,地當北運河、永定河、大清河、子牙河、南運河等五條河流的交匯處,海陸交通發達,是北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,津是要津,天子渡河的地方,明朝成祖朱棣爭奪皇位,由北京沿運河南下,在此取得首戰勝利,便賜名為天津,又簡稱津。

  天津起重設備總廠,位在海河旁的大沽南路,以產製電葫蘆單雙樑起重機聞名,廠長劉清江先生,特別運用電子媒體簡報介紹,團員中有許多從事於此一類型的起重機具生產,簡報後問的最為詳盡,尤其是對展示中心陳列的各型電動葫蘆,甚感興趣,索取了不少型錄資料。 

天津衛,寶貝多,鼓樓、炮台、鈴鐺閣,還有天后宮、青真大寺,都是觀賞的重要景點,並登上了電視高塔俯瞰市景,晚間則到食品街,品嚐了狗不理包子、桂發祥麻花、耳朵眼炸糕,即所謂天津三絕,又路過文化街時,在一家商號,看到了楊柳青年畫,以及那泥人張陶塑,該算意外收穫了。

  天津飛機場的正門,設計得甚為別緻,遠遠望去,很像一架特大型飛機的機 首,乘客進進出出,猶如在飛機中搭乘飛機,我們是在十日早晨搭機離開天津,上午十時左右,降落廣州白雲機場,兩地的氣溫,相差很大。

  廣州是廣東省的省會,南中國的大門,也是一個最美麗的江海都市,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,某一天有五位仙人,每人騎了一隻山羊,手中各拿一根稻穗,每穗六綹,優閒的進入廣州,把稻穗送給鬧市有緣的人,路人接過稻穗鮮花,滿懷喜悅,正要道謝,仙人卻飄忽不知去向,所以後人又把廣州叫作五羊城或羊城,而簡稱謂穗,於今在市區交通圓環,尚樹立有五羊標誌。

廣州係考察訪問最後一站,而以廣州起重運輸機器廠為對象,廠址位於廣圓中路,是一家生產橋式起重機、液壓起重機和液氯、液氨鋼瓶的專業工廠,廠長為余泗輝女士,精明幹練,在辦公室熱忱接待,然後帶領到各部門參觀,當時正好有兩台大型雙樑起重機裝車外運,順便又觀摩了裝載技術。

  十一日上午,行業協會舉行第一屆第二次理監事會議,由李長明先生主持,全體考察團員,受邀參加,王敬春秘書長一一介紹與大家見面。考察團致送行業協會觀摩借鑑惠我良多銀盾一面,行業協會則回贈繡有同仁相聚話友誼,共興同業展鴻圖的錦旗一幅,雙方致詞時,都以紀念品上的語意闡釋發揮,希望兩岸起重業界,團結一心,擔負起起重致遠的責任,會期預定三天,我們僅參加了開幕式,下午專程前往黃花崗及中山紀念堂,向革命先烈暨國父致敬。

   黃花崗原名紅花崗,位於廣州東北郊白雲山麓,當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,廣州起義失敗,死難及從容就義的革命青年有七十二人,經潘達微收葬崗上,被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,他們那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,震撼了人心,於崗前修建了烈士墓以及紀念碑,現更闢建為黃花崗公園,園內花木扶疏,憑弔及觀賞的人士很多,我們曾在紀念碑前行禮默念。

  中山紀念堂靠近省市政府,為一棟圓形三層建築,坐北朝南,係海外華僑籌資興建,規模比台北國父紀念館小些,不過外觀是紅柱藍瓦,金頂呈橢圓形,建築得極為典雅,第二層懸掛有國父手書的天下為公橫匾,內部係運用幾何原理設計,看不到一根柱石,大廳正中陳列了一尊白玉雕刻的國父像,並有用金箔鑲貼之總理遺囑及建國大綱,堂前係一廣場,已成為廣州的一處重要觀光景點。

    出中山紀念堂向西,順便尚遊覽了六榕寺和花塔,六榕寺是廣州最大的一座 寺院,以蘇軾所題的匾額聞名,寺內種了許多榕樹及紅棉,花塔高有九層,內中藏列許多佛牙、舍利子、寶劍和銅鏡等古物,塔身八稜,周圍繞綴金鐘,迎風和

鳴,很遠便可以聽到。

  在廣州,我們住宿於白天鵝酒店,緊鄰珠江白鵝潭,外觀雖已顯得有幾分老舊,室內卻寬敞舒適,尤其是打開窗戶,便可以看到碧悠的江水,蔥翠的花園,遠處白鷺振翅,天鵝游遊,這或許就是酒店命名的由來吧。

   十日晚,考察團特別於酒店宴會廳,宴請了這一次接待我們的四家工廠與行業協會有關人員,答謝他們幾天來的熱誠接待和辛勞,領隊趙勝利先生,還帶著大家高唱當我們同在一起,其快樂無比歌曲,以表達心意。

十二日結束了全部考察行程,在廣州白雲機場,我把團員們送上開往香港的 飛機,自己又轉往鄭州,返鄉探親。

此次考察訪問,僅有短短八天,難免覺得行色匆匆,不過從南到北,又由北到南,飛經滬、連、津、穗四大城市,參觀了四個大型起重機械工廠,接觸到不少專業技術人員,千里翱翔看起重,堪稱不虛此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