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州覽勝十、雲南昆大麗夢幻
從新聞報導中得知,由台灣到雲南,已有長榮航空可以直通,減少香港轉機的麻煩,可以節省一些時間,乃決定到雲南昆大麗一遊。
雲南位居大陸西南的邊陲,因為在雲嶺之南,所以叫做雲南,又以境內有大湖滇池,而被簡稱滇。是一個民族成分極為豐富的省份,省會昆明是雲南高原上一座美麗的城市,氣候溫和,一年四季如春,博得了花都春城的雅號。
九十八年五月八日,搭機逕達昆明,便轉車遊覽了滇池之北的大觀樓。滇池又名昆明池,是昆明最大湖泊,綠波盪漾,風景絕佳,大觀樓附近的亭台樓榭,有三十多處,像湧月亭、澄碧堂和挹爽樓等,樓外堤上有石橋,湖中有石塔,仿照西湖三潭印月形式建造,正廳門前懸掛了清朝名士孫髯翁撰寫的一百八十字長聯,仔細閱讀,上聯在描繪滇池風物,下聯則記述雲南歷史,登大觀樓看滇池,真可以說是幾百里湖光奔來眼底,數千年往事注入心頭。
晚上於昆明大會堂,觀賞了一場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女士編導的雲南映象歌舞表演,把原汁原味的鄉土歌舞精髓,與現代舞動作柔合,極為精彩。
第二天,以遊覽宜良縣的九鄉溶洞,石林縣的森林化石為主。在九鄉擁有上百座大小溶洞,形成了集自然美景與人文造象為一體之景觀遊樂區,其中又以白象洞、神女宮、雌雄瀑布、石壩梯田等景色,令人唧唧稱奇,進入溶洞前,尚泛舟穿過峽谷河道,尤其在斷魂橋一帶,水聲隆隆,顯得格外驚心動魄。
石林的森林化石,綿延數里,已有億萬年歷史,大石林為石林的中心,東側為小石林,外側為外石林,有的直立,有的橫臥,千形萬狀,光怪陸離。沿著小徑在林中迂迴盤旋,恍如置身太虛幻境,還看到懸崖上一塊長形巨石,幾乎有三分之二突出於岩壁之外,搖搖欲墜,較之雁當、黃山、廬山等地之石筍石林,確實別具風格,無怪乎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了。
回程路過呈貢,看到一列火車,在山腰間緩緩向南行駛,那正是滇越鐵路火車,由昆明載運貨物前往越南。九十二年曾往河內,在海防見到車穿過滇越鐵路長橋的火,想不到能於雲南起點,目睹開出的列車了。
返回昆明,又先後參訪了圓通寺、金殿、翠湖公園和金馬碧雞坊。昆明的寺廟很多,圓通寺是一座最為古老的名剎,兼具寺廟與公園的形勢,寺門外有高大壯觀的圓通勝境坊,寺內有八角亭和圓通寶殿,由大乘佛教、小乘佛教、藏傳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所組成。
銅瓦寺在昆明之東的金馬山上,一名太和宮,正中有金殿三楹,所以大家又叫它金殿,其實殿宇的墻柱棟樑,全係用紫銅鑄造,制式是仿照湖北武當山的武英殿,供奉了玄天真武祖師,寺院內遍植紫薇,古幹吐香飛紅,花木扶疏可愛,由山麓向上,要經過三道天門,看來都十分氣派。
翠湖公園位於市區中心地帶,是市民休閒活動的好地方,岸柳池荷,清波漣漪,當地俗稱它海子,不僅擁有獨特的優美風景,而且深具濃厚的文化氛圍。雲南大學及陸軍講武學堂都在附近,雲南大學前身是抗日戰爭期間之西南聯大,頗富盛名,陸軍講武學堂,係較早之高級軍事院校,主體建築乃傳統的走馬轉角樓式土木石結構,格局方正,古樸莊嚴。
金馬碧雞坊是昆明的精神象徵及地標,位當三市街與金碧路交會之處,東坊臨金馬山,名金馬坊,西坊靠碧雞山,名碧雞坊,先後建於明朝宣德年間,雕樑畫棟,深具民俗特色,附近人煙稠密,商業鼎盛,吸引了不少遊客。
離開昆明轉往麗江,麗江位於雲南省的西北部,是一座山城,不過只見到處小橋流水,嬌花芳草,時而陽光明媚,時而細雨淅瀝,頗有那江南水鄉姑蘇柔和低徊的風味。麗江古城名大研鎮,以古代土司衙署木府為中心,四方街為代表,納西族民居為主軸,有關建築風格及佈局,經絡相連,聞名於世,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有人說麗江大研鎮的四方街,很像北京城的王府井,是市集貿易中心,四通八達,熱鬧非凡,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,又由四大主街分岔了眾多巷弄,街道全用五花石鋪成,雨季不泥濘,旱季不飛灰,街頭有三百多座石橋,兩旁房舍古色古香,自然雅緻,使整個古鎮環境相得益彰。
到達麗江古城,沿著四方街登上後山萬古樓,樓高五層,斗拱重脊,主柱十六根,樓頭飛簷翹角十三處,象徵了玉龍雪山的十三峰,各樓層龍形雕刻裝飾九千九百九十九個,再加上樓頂藻井那條巨龍,形成萬龍萬古之盛,樓下前後左右四門,各豎立一對石獅,祥獅獻瑞,被譽為麗江木造結構第一樓。
由萬古樓下望,可以看到古代麗江土司衙門木府,整體建築,可以說是殿枕西山,坊迎東水,北對玉龍,南嘯神虎,氣勢極為宏偉,當年徐霞客曾經感嘆的說它宮室之麗擬於王者,我們立即下山,走訪了木府。
在麗江西北,有一個寧靜小鎮,名叫束河,又稱龍泉村,因為街頭有一池泉水,為九鼎龍潭,另有一拱青龍石橋,橋側廣場與四方街非常類似,中午則到大覺宮,觀賞了多幅壁畫,藝術風格上融合了漢文化與納西民族繪畫色彩。
三眼井是麗江居民常見的用水方式,既節省又環保,在四方街石橋旁有花燈盞出售,許多人購買後即時點燃,放入橋下河中,一盞接一盞,順水而下,猶如火龍,伴著施放人漂流祝福,十分有趣。
麗江地區除古城風光外,最熱門的觀光景點,首推城北的玉龍雪山,沿著金沙江而下,有十二峰,主峰為扇子陡,峰頂總年積雪,堅實晶瑩,猶如一把展向天際的扇子,又諸峰在雲霧繚繞中連綿三十多公里,更像一條飛舞的神龍,於積雪中有時放射螢光,變成綠雪,山峻谷幽,阡陌交錯,景色奇勝。
搭車前往玉龍雪山時,經過黑龍潭,也即玉龍公園,於園中玉帶橋畔,看到玉龍倒影湖面的美麗景色,公園內有一處東巴象形文字展示室,陳列了目前世界上惟一還活用的象形文字資料,人類的珍貴遺產。
出公園途經甘海子、白水河,到達雲杉坪,雲杉坪係屬山腰間的草原地帶,背襯雪山,杉木成林,遍地奇花異草,單以杜鵑來說,就有三百多種,另有高山藥材。我們在草原上遊走,瞭望了玉龍雪山與萬年冰川風光。中午趕到雪山腳下圓形劇場,欣賞了張藝謀大導演執導的靈魂之作印象麗江,演員來自十個少數民族,由五百多位皮膚黝黑的鏗鏘漢子擔綱,雖然沒有華麗佈景,絢爛燈光,但那原生的動作,質樸的歌聲,震撼了大家心靈。
為了尋找古城水源,還特地走訪了玉水山寨,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,是麗江居民對玉水山寨的稱讚描述,尋尋覓覓,一直走到濃蔭深處,才看到水注從兩株大樹底下冒出,樹是千年古楓,山水相連,形成湖泊,再向外流。
遊罷麗江,轉往第三站大理,大理位於點蒼山與洱海之間,左顧蒼山,右眺洱海,城廓奠山海,樓閣出煙雲,係滇西南高原上的一個美麗都市,也是古絲綢南路另一歷史文化名城。唐朝中業,南詔國便建都大理,後來又改稱大理國,先後由蒙氏及段氏主政。
至於大理的重要觀光景點,可以用風花雪月,三四五六作代表,風花雪月,分別為下關風、上關花、蒼山雪、洱海月。三四五六,係指白族居民的三坊一照壁、四合小天井、五馬轉角樓、六合慶同春,都具有它的特色。
麗江到大理,修建了高速公路,上關在大理之北,為龍首,以花稱著,原本指的是茶花,朵大如盤,現在已發展到各種花卉。下關在大理之南,為龍尾,風和日麗,點蒼三陽峰有風孔,能夠使風高不寒,由點蒼山溶洞盤旋而上,到達主峰中和寺,寺前牌坊懸掛了康熙所題滇雲拱極橫額,憑欄遠眺,大理古城及洱海風光,盡入眼底。
下山後,復乘車繞行三塔寺,正名叫崇聖寺,是南詔大理國時期建造,寺後的三塔,中塔十六級,四角形,與西安的小雁塔有些相似,另外二塔,均為八角形,比較低些。坐車行經洱海附近,曾短暫停留,洱海觀月係在月滿時,因時間難以配合,卻於碧波萬頃中,遙望了海中的三島與四洲。
大理的少數民族,以白族為主,其住宅建築風格,除照壁天井外,大門上還有層層轉角,在喜洲有一戶嚴氏家族,移居國外,其住宅經過整理,專供遊客及外來人士參觀,尚準備了古大理國宮廷中的三道茶,讓大家品嚐,另有白族的婚慶、迎神等歌舞表演,千姿百態,韻律豐富。
傍晚,又相偕遊覽了大理古城,古城南門閣樓與市中心的五華樓,仍保持相當完整,紅燈及彩旗高掛,街道非常整潔,全世界出產大理石最有名的地方,一處在義大利,一處就是雲南大理,城北石街住戶,多以開採大理石為生。
由大理返回昆明,利用半天時間遊覽了西山龍門,西山最北起於碧雞山,右為高嶢山,山後經華亭山到太華山,為西山最秀麗的地段,文史勝跡也多,山中的華亭寺又名栖雲寺,殿宇宏偉壯嚴,塑有五百尊羅漢佛像,各具不同形態,甚有藝術價值。折轉向上為三清閣,是元朝梁王避暑離宮,再往上係玉皇殿,穿過石洞長廊,便到達龍門,龍門石坊在千丈穹崖前端,懸空雄峙滇池之上,乃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。由龍門再向上至達天閣,建有老君殿,係山中最高寺廟,有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,其實祇要放鬆心情,注意腳步安全,都不感覺疲累。
昆明氣候溫和宜人,居民對於園藝,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嗜好,城內園林處處,離開前尚專車繞行花卉市場,但見花團錦簇,芳香四溢,為雲南昆大麗夢幻之遊,更留下深刻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