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慶點滴三、退休同仁相聚歡

    戰地政務局,是五十一年三月十六日成立,六十五年二月十六日結束,先後十四個年頭。我係因為配合組織變動,業務移轉,第一天便到局裏辦公,結束那天又依依不捨的離開,可以說是有始有終,在局內工作了五千多天。

局的組織編制,最初是六個處二十二個科,結束時變為一個室四個組,隨著組織的變動,人員調進調出,前後服務過的同仁,多達兩百餘人,局長便歷經七位。我的職務,隨著組織轉換調動,對全局業務有概括瞭解,記得徐汝楫先生擔任局長時,主持組織及業務精簡,要訂定戰地政務準則,曾令我參加研究,後來確定為全文十四條,四百餘字,就把戰地政務的工作原則,概略說明。

每年三月十六日局慶,都會舉行業務座談檢討,六十年三月,欣逢成立十週年,甯俊興局長商請劉競天副局長,於十六日上午,籌辦了慶祝茶會。幾位老同事坐在前排,首先聽當年策畫籌編的倪光宗組長,黃炳辛、謝毅副組長們,報告了如何臨時受命,調兵遣將的經過,我亦被指定說明,建局時如何深夜加班,趕辦公文,在辦公室打地舖睡覺的情形,甯局長則以禪學中的「萬古長青,一朝風月」兩句頗具深意的話,勉勵大家繼續努力工作。

局的辦公地址,遷移過四次,由台北市國貨公司大樓,而石牌實踐營區、陽明山黎洲樓、木柵青村,其中以陽明山黎洲樓場地遼闊,環境幽靜,最為理想。可是在六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,因為連天陰雨,路面濕滑,晚間下班時,交通車在仰德大道轉彎處,發生了車禍,全車二十多位同仁,受了輕重傷,我坐在車門口,被拋車外,左手腕折骨,送到榮總醫院急救,十天後才裹著石膏出院。後來每到十二月,患難同仁都會餐敘紀念同車一命,並邀請協助救援的同仁參加,表示感謝,有一年尚到仰德大道轉角處察看那棵老樹,當年如果不是它把車輛卡住,再向下翻滾,後果就不堪設想了。

戰地政務局結束,同仁退休分散,見面的機會不多,有人建議將同車一命的餐敘範圍擴大,改為每年三月舉辦局慶聯誼,仍由南汝鄂中校連絡,並請老局長甯俊興先生主持,甯局長常於活動中,帶領高唱戰地政務歌曲,使大家又回味到當年舉辦戰地政務幹部巡迴聯誼的盛況。有一年在中華路劉中顏主任開設的餐廳中聚晤時,討論到要申請籌組戰地政務學會,雖經協調策劃,後來卻因甯局長的突然病逝,而未能實現。

之後每年活動,便多請李仙舟局長主持,英雄館、中正紀念堂,還有敦化南路圓環附近一家餐廳,都曾被選定為聚會場所,而以在英雄館舉辦的次數較多,見面時首先要讓同仁們報告生活近況,或述說一些在局內服務時的有趣往事,有兩次尚邀請李正中副局長及劉殿富副局長演講勗勉。

李副局長時任中華戰略學會副理事長,戰略學會是結合國內軍事學術精英,研討政治、軍事、心理等方面策略的一個團體,深受國人重視,李先生簡單介紹了其組織概況,並說明與戰地政務亦有密切關係。劉副局則講述了修身養性健康長壽之道,還特別蹲下,抱著雙腿,作蛙式跳躍十多分鐘,那時他年已九十,身體竟那麼硬朗,同仁都齊力鼓掌祝賀。

李仙舟局長,籍屬山西,被鄉友推選為山西同鄉會理事長,總幹事趙清福先生,曾任戰地政務局科長,兩位主持策畫為鄉民服務,極為熱心,編印了「表裏山河話三晉」一書,九十二年餐聚時,曾致送同仁,其中對山西的行政區劃、風俗民情,史海鉤沈,都有詳盡闡述,已往在局裏我們曾作地區研究,這該是一份極為豐富的資料。

九十八年六月十五日,我搭乘港龍班機,由香港轉往北京,在飛機上看到聯合報對黃炳辛副組長的專訪,配合了一些老照片,敘述他來台經過,其中尚提到戰地政務,我把它保存,於餐聚時請同仁閱覽,莫不感到驚喜,大家亦跟著喜喜哈哈的,報告了個人轉進來台時的一些驚險往事。

實在說同仁於退休後,仍有不少在繼續進修研究,聚會時提出了成果,像九十一年劉應文上校撰印的聖靈拾穗,九十五年宋北超上校翻譯的西部開發記,九十六年龔承業上校著作的異域三千里,就足以明證。

又總政治部的退休同仁們,每年亦有集會,乃是第五組老同事聯誼活動的延伸,我是四十三年奉調到第五組民事部門,承辦役政及敬軍愛民等相關業務,退休後偶而餐敘,老組長傅雲、胡素鴻先生等都會參加,由戈戚揚、汪仲民上校連絡策畫,一支菸一杯茶,共話往事,總有道不盡的情誼,後來兩位又協調其他各組退休同仁,把範圍擴大。

我對退休同仁們的相聚,都非常重視,不論是那個單位,或由誰主辦,每當接到通知,必定依時前往參加,老同事把酒舉茶言歡,顯得更加溫馨,白髮話當年,回首來時路,年齡日見增長,對每次聚晤,就越發珍惜了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﹝一百年十二月十日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