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重人語七、「起重」與「扶輪」

五年前,中華民國起重機協會成立,在全體會員朋友以及理監事的合作支持下,一直秉持著起重致遠的精神,積極開拓會務。先後配合勞工安全衛生宣導,辦理起重機操作人員訓練,執行危險機具代行檢查,編印出版起重月刊,頗具績效,迭蒙政府評選為全國優良社會團體,予以表揚獎勵。

去年台北圓山扶輪社,為求組織發展,輔導成立雙溪扶輪社,有見起重機協會在有限人力下,卻能把會務推動得有聲有色,遂就近邀約部分團體會員,共同合作參與會務,後來得知有其他會員,亦參加了當地扶輪社,結合了社友力量,扶動著時代巨輪,努力向前推進。

起重機協會與扶輪社,就組織結構與成長看來,雖各有不同,但就其成立宗旨及工作內涵而言,則有著一些共同特質,而易於合作。比如:

﹝一﹞都是公益團體

起重機協會成立之目的,主要在研究起重學術,提供技術服務,昇高製造品質,協助宣導政令,維護工業安全,促進經濟發展等。扶輪社的宗旨,乃是增廣相識機會,認識職業價值,提高道德標準,加強社會服務,增進國際瞭解,謀求親善和平等。兩個團體,不僅毫無盈利色彩,都要匯合會員社員力量,對社會大眾,做一分有意義的貢獻和回饋,全具有公益性特質。

﹝二﹞皆具服務功能

研究、溝通、服務是起重機協會的三大要務,所謂服務是一種關懷,亦是回饋社會的具體表現,服務的對象包括了會員、同業及一般民眾,服務的內容涵蓋著起重機具方面的林林總總。扶輪社員更宣示,要鼓勵並培養以服務理想為事業基礎,各委員會均冠有服務字樣,依其職掌分別推動服務工作,服務項目更加廣泛。所以兩個團體,同具備服務特質。

﹝三﹞兼負橋樑責任

起重機協會與扶輪社,全係由職緣或趣緣而組合的人民團體,在社會組織中居於中介地位,介乎國與家、群與己之間,猶如一座橋樑,協助政府宣導政令,幫助會員、社員以及業界反映心聲,許多事務靠它在中間轉達調和,以縮小認知差距,溝通有關問題,團結凝聚力量,產生共信互信的效果。因而兩個團體,又同樣兼負著溝通橋樑的特質。

由於這些共同特質,兩個團體在工作上有了交集,增進了相互合作的機會,並決定先從訪問觀摩、安全競賽、優良人員表揚等活動開始,然後再推展到業務支援服務事項。

多一分合作就多一分力量,多一分力量便多一分效果,深信「起重」與「扶輪」精神的配合發揚,今後在工作上必能起得更重,扶得更遠,謹祝福兩個團體的會務及社務,更加茁壯光大。